在化學中次代表氯酸鈉;亞是硝酸鈉;超是超氧化物;過是過氧化物;偏是偏鋁酸鈉。
具體表示:
1、次:氯酸鈉,工業上主要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亞氯酸鈉、高氯酸鹽及其它氯酸鹽。
2、亞:一般至指比常見化合價低一些的化合物,例如說亞硫酸、亞氯酸、亞硝酸。
3、超:指超氧化物(superoxide )
金屬離子和超氧離子形成的化合物。鉀、銣、銫、鈣、鍶、鋇能形成超氧化物,特征是分子中含有超氧離子。超氧化物易潮解,加熱時便釋放出氧氣,性質不穩定,具有強氧化性,與水或二氧化碳發生反應時,都能釋放氧氣。
超氧化物的制法有:
①過氧化物與氧氣作用。
②鉀、銣、銫在過量的氧氣中燃燒。
③將氧氣通入鉀、銣、銫的液氨溶液中。
超氧化鉀與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作用,產生的氧氣可供他們呼吸。
4、過:過氧化物,指含有過氧基的化合物。可看成過氧化氫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過氧離子是其特征。過氧化物分為無機過氧化物和有機過氧化物。
5、偏:指偏鋁酸鈉, 溶液中的鋁酸鈉是偏鋁酸鈉, 分子內脫水形成偏鋁酸鈉。
超氧,過氧, 跟疊氮差不多, 都屬于特例,記住即可。
化合價,具有不同的價態和不同的失水程度,當同一種元素顯現不同的化合價時,往往這樣表示:
①高氯酸 +7
②氯酸 +5
③亞氯酸 +3
④次氯酸 +1
⑤鹽酸-1
如果“高、亞、次”附于字首,常用以表示化合物中某一元素價態的高低或某種原子數目的多少。如某元素能生成幾種含氧酸時,以其中較穩定而常見的酸為標準,叫“某酸”,較之多1個氧原子的酸叫“高某酸”,較之少1個氧原子的酸為“亞某酸”,再少1個氧原子的叫“次某酸”。
如果“原、正、偏”附于字首,則常用于表示縮水含氧酸的命名。含氧酸根中的氧原子數目與中心元素化合價相等的稱為“原某酸”,原某酸脫去一分子水稱為“正某酸”,再脫一分子水稱為“偏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