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護士,幼師,老師,企事業人員。
觀察力強的人升起來比較快,適應性強。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觀察是有意識有計劃持久的知覺活動,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它作為一種認識方法,在人的一切實踐活動中,有著廣泛的適用性,特別是對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那么怎樣培養精確的觀察能力呢?
1、回憶法:這是達.芬奇常用的一種方法。他曾讓學生先注意某個物體,然后閉目回想它的所有細節,之后重新看這個物體,檢查一下頭腦中的表象有多少和原物符合,有多少不符合。做這種練習,可以自我檢索,簡便易行。如果有幾個人一起互相問答,切磋琢磨,效果更好。?
2、程序法:指的是按一定順序觀察。有人做過一個試驗,讓小學四年級學生,分兩組觀察一只小烏龜。甲組不做任何提示,然后讓他們描述,結果只能說出4條腿、一個硬殼、脖子能伸縮等最粗略的特征,很不細致,也不準確。乙組讓他們按頭、軀干、四腳、正反面的順序進行觀察,結果大不相同,單是頭部就能按順序說出:頭呈三角形、眼睛黑亮像一粒米大小、鼻孔細小像兩個小針眼、嘴緊閉著像一條線一樣……這種順序,可按空間部位的不同,排出觀察者或被觀察物體的觀察順序,也可以按時間來說,排出時間先后或情況變化的順序。?
3、做記錄:記錄有利于收集和整理,也能促進觀察的細致和準確,同時表達能力也受到訓練。具體方法很多可以靈活掌握,如做卡片、寫摘要、記日記、整理分析材料等。 觀察的成功要依賴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更需要思考。
因此,還必須開闊思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人的觀察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學習中培養,在實踐中鍛煉起來的。 特別是對學習自然科學的人來說,觀察力尤其重要。要從小養成自覺地、認真地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習慣、興趣和能力。通過直接體驗,積累對自然現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對事物進行科學觀察的能力和習慣。為了有效地進行觀察,更好地鍛煉觀察力,掌握良好的觀察方法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