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自隋朝末年起,肖銑在邵陽建立了建州,并設立武攸縣,縣治位于今豎信笑城步儒林鎮,這標志著城步縣設縣的開始。唐朝武德四年,李淵平定肖銑后,將武攸縣改名為武岡縣,縣治仍舊,隸屬于南梁州。到了貞觀十年,南梁州更名為邵州,城步縣的大部分地區成為邵州武岡縣的一部分,而縣南部地區則分別屬于“西原坦團蠻”和“桂州蠻”。宋朝初期,武岡縣治遷移至今天的武岡市城關鎮,原治所被改為城步寨,開始使用“城步”這一名稱。弘治十七年(1504年),從武岡縣和綏寧縣的部分地區劃分出設立城步縣,歸屬寶慶府管轄,縣治設于今天的縣城,這一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清朝乾隆三年,城步縣改隸靖州,但在乾隆六年又恢復隸歸寶慶府。1949年10月14日,城步縣獲得解放,此后它先后隸屬于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邵陽專員公署和邵陽地區行政公署。
導讀自隋朝末年起,肖銑在邵陽建立了建州,并設立武攸縣,縣治位于今豎信笑城步儒林鎮,這標志著城步縣設縣的開始。唐朝武德四年,李淵平定肖銑后,將武攸縣改名為武岡縣,縣治仍舊,隸屬于南梁州。到了貞觀十年,南梁州更名為邵州,城步縣的大部分地區成為邵州武岡縣的一部分,而縣南部地區則分別屬于“西原坦團蠻”和“桂州蠻”。宋朝初期,武岡縣治遷移至今天的武岡市城關鎮,原治所被改為城步寨,開始使用“城步”這一名稱。弘治十七年(1504年),從武岡縣和綏寧縣的部分地區劃分出設立城步縣,歸屬寶慶府管轄,縣治設于今天的縣城,這一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清朝乾隆三年,城步縣改隸靖州,但在乾隆六年又恢復隸歸寶慶府。1949年10月14日,城步縣獲得解放,此后它先后隸屬于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邵陽專員公署和邵陽地區行政公署。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30/wz/18300953052.jpg)
城步苗族自治縣承載悠久的歷史。考古發現,在縣北西巖鎮朝園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揭示了距今4000年前,這里已有人類定居。苗族先民在此建立了著名的“三苗古國”。自隋朝末年起,肖銑在邵陽建立了建州,并設立武攸縣,縣治位于今豎信笑城步儒林鎮,這標志著城步縣設縣的開始。唐朝武德四年,李淵平定肖銑后,將武攸縣改名為武岡縣,縣治仍舊,隸屬于南梁州。到了貞觀十年,南梁州更名為邵州,城步縣的大部分地區成為邵州武岡縣的一部分,而縣南部地區則分別屬于“西原坦團蠻”和“桂州蠻”。宋朝初期,武岡縣治遷移至今天的武岡市城關鎮,原治所被改為城步寨,開始使用“城步”這一名稱。弘治十七年(1504年),從武岡縣和綏寧縣的部分地區劃分出設立城步縣,歸屬寶慶府管轄,縣治設于今天的縣城,這一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清朝乾隆三年,城步縣改隸靖州,但在乾隆六年又恢復隸歸寶慶府。1949年10月14日,城步縣獲得解放,此后它先后隸屬于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邵陽專員公署和邵陽地區行政公署。1956年11月3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城步縣設立,建立城步苗族自治縣,成為全國設立的第二個苗族自治縣。1986年1月27日,隨著國務院批準撤銷邵陽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城步苗族自治縣劃歸邵陽市管轄。
城步苗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自隋朝末年起,肖銑在邵陽建立了建州,并設立武攸縣,縣治位于今豎信笑城步儒林鎮,這標志著城步縣設縣的開始。唐朝武德四年,李淵平定肖銑后,將武攸縣改名為武岡縣,縣治仍舊,隸屬于南梁州。到了貞觀十年,南梁州更名為邵州,城步縣的大部分地區成為邵州武岡縣的一部分,而縣南部地區則分別屬于“西原坦團蠻”和“桂州蠻”。宋朝初期,武岡縣治遷移至今天的武岡市城關鎮,原治所被改為城步寨,開始使用“城步”這一名稱。弘治十七年(1504年),從武岡縣和綏寧縣的部分地區劃分出設立城步縣,歸屬寶慶府管轄,縣治設于今天的縣城,這一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清朝乾隆三年,城步縣改隸靖州,但在乾隆六年又恢復隸歸寶慶府。1949年10月14日,城步縣獲得解放,此后它先后隸屬于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邵陽專員公署和邵陽地區行政公署。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