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利·波特(Harry James Potter),該作主角,生于1980年7月31日,人物形象是巫師夫婦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獨生子。他是伊諾特?皮福雷的后裔,而書中的反派勢力伏地魔,則是卡德馬?皮福雷之后代。后來在第七集最后大戰返回霍格沃茨,獲得多數教授、學生的支持,并打敗伏地魔。——《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2、赫敏·格蘭杰(Hermione Jean Granger),生于1979年9月19日,出身一個麻瓜家庭。在書中以一個喜好鉆研學術及無所不知的聰明女孩形象出現,有時顯得獨斷專行,她的知識在他們許多的冒險旅程中證明有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3、羅恩·韋斯萊(Ronald Bilius "Ron" Weasley),生于1980年3月1日,人物形象是哈利在霍格沃茨最要好的朋友,形象是書中的喜劇角色。韋斯萊家族是古老的純血統家族,他們都擁有一頭火焰般的紅發。他和哈利是鐵哥們,最后和赫敏結婚,并和哈利在魔法部成為同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4、阿不思·鄧布利多(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人物形象是變形術教授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校長,被公認為是當代最偉大的巫師,哈利最尊敬的人之一。在《哈利波特》第六卷時為了得到魂器犧牲。——《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
5、西弗勒斯·斯內普(Severus Snape),魔藥課教授,斯萊特林學院院長,人物形象是哈利六年級黑魔法防御術教授。在莉莉死后就成為鳳凰社正式成員,在伏地魔要殺死哈利父母前是食死徒,之后為鄧布利多的密探。鄧布利多死后升為校長。——《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
1、《哈利·波特》小說中的善與惡的矛盾對立主要分為兩條線索:第一條是以哈利與伏地魔為代表的善與惡的對立,第二條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對于惡的抗爭作為暗線而展開的。正是因為故事的設定有著哈利的自我抗爭,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為飽滿。?
2、小說的現實性還通過《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所傳遞的思想得以體現,反映了羅琳女士對于現實社會的思考。小說的現實性還通過《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所傳遞的思想得以體現,反映了羅琳女士對于現實社會的思考。即使是在魔法世界中,也會因為出身的低賤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