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學霸人設的崩塌源自于2019年2月8日的一場直播事故,他在直播中被問及“知網是什么”這一學術基本問題,暴露了他博士學位的疑點。隨后,北京大學對他的論文進行了深度調查,發現存在抄襲和學術不端行為,這一事件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天臨元年的出現,象征著學術規范的嚴格審查和提升,自此之后,學術界開始對論文抄襲和學術不端行為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比如提高了查重標準并增加了盲審環節。
這不僅改變了學生們的學術環境,使得論文查重率下降,也讓人們意識到學術誠信的重要性。因此,2019年被稱為“天臨元年”,之后的年份則按照這個邏輯被戲稱為“天臨某年”。例如,2020年被稱為“天臨2年”,2021年是“天臨3年”,以此類推。知網,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數據庫,其在學生論文寫作中的查重功能舉足輕重,但也成為了學術誠信的檢驗工具。這一事件對學術界和學生群體產生了深遠影響,提醒我們學術嚴謹與誠信是學術研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