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烯丙式(丙烯基)由于其活潑的碳原子,其碳正離子最為不穩定,因此活性最低。接著是芐基式,由于芐基的給電子性可以中和碳正離子的電荷,使其穩定性增加,所以排在第二位。
接下來,伯碳(一取代的烷基)的活性高于仲(二取代的烷基)和叔(三取代的烷基),因為推電子取代基如甲基(伯)能夠更好地穩定正離子。仲碳的吸電子取代基使其正離子更不穩定,而叔碳的吸電子性更強,因此活性最低。
在苯環上,氯(弱吸電子基)的取代位置比硝基(強吸電子基)的更活潑,因為硝基對碳正離子的穩定性有更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按活性從高到低的順序是氯-苯、一取代苯、二取代苯、三取代苯和硝基苯。
需要注意的是,SN1反應可能導致產物的外消旋化,因為進攻碳正離子的OH-可以從兩側進行。此外,由于碳正離子向更穩定狀態的重排,SN1反應還可能引起產物的結構改變。這些都是SN1反應特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