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水壩是一把雙刃劍,其帶來的利與弊各有考量。首先,修建水壩的主要優勢在于其多功能性,能夠有效調節河流徑流,進而改善庫區氣候,如降低溫差,增加空氣濕度,提供防洪、航運、發電、灌溉、水產養殖和旅游等多方面支持。然而,這種建設并非無懈可擊,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對庫區上游,水庫蓄水可能導致水質下降,影響依賴河流生態的生物,尤其是洄游產卵的種類。同時,農田被淹沒,迫使居民離開他們的家園,對當地社區產生深遠影響。在庫區內部,過度蓄水可能導致水質富營養化,地下水位上升和蒸發加劇,進而引發鹽堿化問題。此外,大壩的蓄水壓力也可能誘發地質災害,如地震。
對于庫區下游,水壩攔截泥沙后,徑流量減少,可能造成下游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影響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入海口沉積物減少,海浪侵蝕加劇,三角洲退縮,威脅沿海地區安全,同時也可能影響入海口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最后,修建大壩需要特定的地理條件,如口袋型地形、較大的河流落差、穩固的地質基礎,如非石灰巖區域且地質結構穩定,無斷裂帶。這些條件決定了水壩工程的可行性,但同時也反映出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的環境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