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顯著,其溶解度曲線在150~160℃之間呈現出關鍵變化。結晶點的溫度隨尿素濃度不同而變化,例如50%尿素結晶在18℃,40%的結晶點為2℃,而20%和10%尿素在0℃結晶。然而,實際結晶過程會受降溫速度和攪拌等因素影響,可能導致過飽和度,因此結晶溫度并非固定,需要根據具體條件來判斷。
當尿素溶解度達到100g時,通常對應的溫度在20℃以下。在表格中,20℃時尿素的溶解度為108g,接近飽和值,這表明在接近20℃時,尿素的溶解度接近其最大值,可通過查找溶解度來反推出大致的溫度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溶解度的單位是克,或是克每100克溶劑,這是衡量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溶解能力的基礎指標。溶解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比如水是最常見的溶劑,而甲醇和乙醇可以任意比例與水混合,而苯則幾乎不溶于水。這反映出溶質在特定溶劑中的溶解平衡常數至關重要。
以上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的“溶解度”條目,對于尿素溶解度的理解和應用,這些細節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