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學學生面臨某一門必修課程掛科的情況,補考是他們獲取第二次機會的方式。然而,如果補考仍未能通過,就不得不面對重修的選擇。重修分為兩種主要形式:
首先,開班重修通常是針對較多需要重修的同學,學校會為此開設新的課程班。這種重修可能需要占用學生寶貴的課外時間,每周可能安排半天或兩節課,時長約五到六周。學校通常會針對這些課程進行重點講解,只要學生足夠投入,通過重修的可能性較高。
另一種方式是跟班重修,適合重修人數較少的情況。這部分學生會加入下一屆學生的課程,課程結束后直接進行考試,這樣重修過程相對更為緊湊。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更快地適應新學期的課程進度。
大多數高校的策略是,若學生在一學期末有多門科目不及格,會先給予補考機會。補考不及格的科目過多,則需要進行重修。在四年學業中,未通過的科目必須在畢業前完成重修并通過考試才能畢業。進行重修還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包括插班重修和單獨開設重修班級兩種方式。
總的來說,重修是為了幫助學生彌補學習上的不足,但確實會占用額外的時間和金錢,因此合理規劃和努力學習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