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月亮,如同一彎皎潔的蛾眉,它的美麗只在傍晚時分在西方的天際展現。當農歷每月初一,月亮位于太陽和地球之間,背對地球,我們看不到它,此時的月相被稱為新月或朔月。隨著月球的移動,新月過后,它開始掙脫黑暗的束縛,露出微弱的月牙,仿佛是娥眉初現,這個階段被稱作娥眉月。
月相的更迭如同一場視覺的戲劇。從新月到娥眉月,月亮逐漸從太陽的陰影中脫離,彎彎的輪廓在傍晚的天空中逐漸清晰。約五六天后,我們能看到上弦月,這時月球與太陽相對,明亮的部分占據了月面的一半,它在日落時分位于觀測者正南方的天空。
滿月的盛況則在農歷十五前后達到頂點,太陽和滿月在地球兩側遙遙相望,整夜照亮大地。隨后,月面的西部開始虧損,下弦月時,明亮的部分移至月面東側。殘月在黎明前掛在東方,直至月亮完全虧缺,再次回到新月的位置,周而復始,描繪出月相的完整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