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識別一種白須子、白尾巴,身體黑色,頭相對較小的蟋蟀,它實際上是中華蟋蟀,一種屬于直翅目下的獨特種類。中華蟋蟀體型較小,與田間的蟋蟀有所區別,其特征為全身乳白色,大小各異,大的類似花生米,小的如同麥粒。它們擁有扁平腦袋,兩側附有觸須和復眼,腹部呈現出褐紅色環狀花紋,尾部呈現八字形,翅膀退化,大腿強壯,擅長跳躍。當你輕輕觸碰,它們會用觸須與你對視并發出鳴叫,然后迅速逃脫。
中華蟋蟀通常在夏季8月開始活躍并鳴叫,最活躍時的溫度約為20度,到10月下旬天氣轉冷后,它們就會停止鳴叫。雄性在尋找雌性時,會發出特定的“唧唧吱”聲,交配時則會發出帶有顫音的“吱??”聲。在繁殖期間,雄性蟋蟀會通過鳴叫和打斗來爭奪伴侶,而雌性則喜歡在蔭涼、濕潤且土質疏松的環境中筑穴居住,同時它們還會搜集食物為幼蟲儲存。
了解更多關于中華蟋蟀的生態習性和行為,可以參考百度百科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