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音列的構成,實際上與樂器的發音機制緊密相關。當弦樂器或管樂器振動時,它們能夠同時以不同的頻率產生聲音,而這些頻率常常以倍數關系存在,形成了我們所說的泛音列。理論上,每個泛音的頻率是基頻的整數倍,比如基頻的2倍、3倍、4倍等。然而,實際中,由于介質如空氣的特性,可能會對這些頻率產生微小的影響,但這對我們的聽覺感知影響不大,我們通常認為泛音的頻率是基頻的整倍數。
進一步解釋,泛音原理體現在演奏中,比如在弦樂器上,手指輕觸琴弦的不同位置,如1/2、1/3或2/3處,就能產生不同頻率的泛音,這些頻率是基頻的2倍、3倍等。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泛音級數的升高,音色會變得越來越虛,聽起來更像笛聲或假聲。在實際演奏中,一般使用到的泛音不超過第四泛音,超過第六泛音的音就難以發出清晰的聲音了。
總的來說,泛音列是由樂器振動產生的,以基頻的整數倍頻率呈現,而演奏中的泛音位置和頻率決定了音色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