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空氣中出現的“白煙”現象,其實是人體呼出的水蒸氣在低溫環境下發生的凝結現象。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6度,口腔內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我們在寒冷的戶外呼吸時,呼出的熱氣遇到冷空氣,其中的水分瞬間冷卻,從氣態轉變為液態的小水滴,這些微小的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形成了肉眼可見的“白煙”。如果呼出的氣體與周圍氣溫差距不大,就不會立即凝結成可見的白煙。
這種“白煙”并非只有冬天才有,生活中常見的霧、冰棒上的白氣、做飯時的鍋氣、冰箱外的白霧,本質上都是水蒸氣的凝結。例如,冰棒上的白氣由于溫度較低,密度較大,會向下沉;而熱湯冒出的白氣由于溫度較高,密度較小,會向上飄。這些現象都反映出氣體的熱脹冷縮特性,以及不同溫度下的液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