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住房,其分配方式并非完全免費。對于農村地區,房屋補助是按照家庭人口來計算的,如果家庭人口不超過4人,每戶可以得到2萬元的補貼,對于那些有能力自建房屋的家庭,可以向銀行或信用社申請貸款以支持重建。
城鎮災區的住房政策則更類似于廉租房政策,災民只需每年支付少量租金,當租金累積到一定程度后,房屋使用權就會轉歸居民所有,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經濟實惠的解決方案。
住房救助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實物救助,災民需放棄原房屋產權,政府提供安置房,遵循原地重建、原地分配和按原面積補償的原則。二是貨幣救助,災民獲得重建所需的貨幣補償,但房屋產權保持不變,補償金額大約是自行重建建筑成本的70%。三是自建的建筑面積獎勵,允許災民自主重建,且可以適當超出原面積,但必須確保建筑安全,這是借鑒了臺灣災后重建的一種機制。
總結來說,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住房并非完全免費,而是結合了補貼、租賃和自建等多種形式,以幫助災民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