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都會疑惑,每次買U盤的時候,買回家插到電腦上一看,總是比U盤上標的容量要小一些,這是因為什么呢?U盤難道縮水了嗎?
電腦U盤
這并不是U盤縮水,而是因為計量單位不統一導致的數據不對等。
在計量單位的換算上面,我們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10倍或是100倍、1000倍這樣的換算倍數,一般計量單位之間都是十進制的,比如說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所以,在國際標準的計量單位制里面,1K=1000,1M=1000K,1G=1000M,這個是接受度比較高的換算方法。
但是在電腦或是U盤的世界里,換算方式就變了。因為計算機中的數據存儲全部都是1或者0,是純粹的二進制世界,每一位稱為一個比特,也就是bit,1字節=8bit。
二進制
二進制是計算技術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數制。二進制數據是用0和1兩個數碼來表示的數。它的基數為2,進位規則是“逢二進一”,借位規則是“借一當二”。當前的計算機系統使用的基本上是二進制系統,數據在計算機中主要是以補碼的形式存儲的。計算機中的二進制則是一個非常微小的開關,用“開”來表示1,“關”來表示0。
我們的慣性思維中,1字節=10bit才比較說得通,但這就是二進制世界和十進制世界的不同之處。
U盤的生產商們也是遵循的慣性思維,它們標出的1G容量其實就是1000M,也就是109byte=1,000,000,000 bytes。
但是當U盤插到電腦上的時候,電腦仍然是按照內部的二進制法則來運算的,這樣計算機處理數據才能夠達到最優化的速電腦度。
所以,在電腦中,1KB=210B,1MB=210KB,1GB=210MB=210B=1,073,741,824bytes。
電腦運算U盤采用二進制
生產商和電腦對U盤的容量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一個采用的是國際慣例的十進制,另一個采用的是計算內部最高效的二進制,所以U盤插在電腦上之后會有“縮水”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信息不對等,單位換算出現差值,并不是商家弄虛作假。
總結:正規廠家生產的U盤基本上容量都是標準的,只不過電腦或生產商之間采用的單位換算方式不同,所以才會出現“縮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