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構造沉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驟
(二)構造沉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驟
盆地沉降地球動力學模型的構建涉及三個步驟。首先進行地層壓實校正,即恢復某一地層單元的實測厚度到沉積或埋藏過程中的某一時期的厚度。壓實過程主要是由于上覆地層的重量導致地層內流體的排出,以及去除上覆水體的重量負載。其次,進行古水深校正,這是恢復構造沉降中最關鍵且敏感的問題。精確進行古水深分析非常困難,但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建立構造沉降數學模型。在累積地層厚度減去壓實、古水深和沉積負載的影響后,我們得到了構造沉降數學公式。
導讀盆地沉降地球動力學模型的構建涉及三個步驟。首先進行地層壓實校正,即恢復某一地層單元的實測厚度到沉積或埋藏過程中的某一時期的厚度。壓實過程主要是由于上覆地層的重量導致地層內流體的排出,以及去除上覆水體的重量負載。其次,進行古水深校正,這是恢復構造沉降中最關鍵且敏感的問題。精確進行古水深分析非常困難,但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建立構造沉降數學模型。在累積地層厚度減去壓實、古水深和沉積負載的影響后,我們得到了構造沉降數學公式。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6221552.jpg)
地質歷史中沉積盆地的構造沉降記錄在沉積地層中,反映了盆地的演化過程,是恢復沉降歷史最可靠的資料來源。早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認識到,由于基底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產生的沉積空間,通常會被沉積物充填。因此,在地史中某一時期的沉積厚度可以代表該時期盆地的沉降幅度。若已知盆地地層層系中每一個單元的年齡和厚度,便可以用時間沉積厚度曲線來表達盆地的沉降史。研究者們采用“反剝法”描述盆地沉降過程,揭示沉積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動力模式。考慮到上揚子克拉通及其西緣演化歷史的繼承性,我們建立了泥盆紀到三疊紀盆地沉降地球動力學數學模型。盆地沉降地球動力學模型的構建涉及三個步驟。首先進行地層壓實校正,即恢復某一地層單元的實測厚度到沉積或埋藏過程中的某一時期的厚度。壓實過程主要是由于上覆地層的重量導致地層內流體的排出,以及去除上覆水體的重量負載。其次,進行古水深校正,這是恢復構造沉降中最關鍵且敏感的問題。精確進行古水深分析非常困難,但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建立構造沉降數學模型。在累積地層厚度減去壓實、古水深和沉積負載的影響后,我們得到了構造沉降數學公式。上揚子西緣二疊紀—三疊紀層序地層與盆山轉換耦合的關系,可以通過構造沉降數學公式來描述。公式中的Y表示構造沉降;S*表示經過壓實校正后的地層厚度;ρs為沉積物的平均密度;ρm為地幔的平均密度(3.40g/cm3);ρw為海水的平均密度(1.03g/cm3);Wd為沉積物沉積時的水深;△SL為相對于現今海平面的全球海平面變化,對海水和沉積物負載采用Airy補償系數。
(二)構造沉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驟
盆地沉降地球動力學模型的構建涉及三個步驟。首先進行地層壓實校正,即恢復某一地層單元的實測厚度到沉積或埋藏過程中的某一時期的厚度。壓實過程主要是由于上覆地層的重量導致地層內流體的排出,以及去除上覆水體的重量負載。其次,進行古水深校正,這是恢復構造沉降中最關鍵且敏感的問題。精確進行古水深分析非常困難,但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后,建立構造沉降數學模型。在累積地層厚度減去壓實、古水深和沉積負載的影響后,我們得到了構造沉降數學公式。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