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傳說中,玉簡被視為神圣的工具。最早記載中,玉簡與羲皇和大禹的故事相關聯,相傳羲皇將玉簡傳授給大禹,作為量度天地的尺子。這種玉簡不僅具有測量的功能,還被賦予了平定水土的意義。
在道教文化中,玉簡象征著道家的符箓,是超自然力量的象征。樊遜在《釋道教對》中提到,玉簡與金書一同被用作憑空之說,代表了超自然的力量。而在韋渠牟的步虛詞中,玉簡更是成為降臨人間的象征,與金書一同傳遞著道教的秘密。
在古代帝王的儀式中,玉簡扮演著重要角色。劉義恭在失題中提到,玉簡被用來封禪和頒發詔誥,成為帝王權力的象征。從梅堯臣的喜謝師厚及第詩中可以看到,玉簡還被用于記錄科舉的成就,成為個人榮譽的見證。
除了上述用途,玉簡還象征著珍貴的知識。黃鷟來在詠懷中提到,玉簡不僅記錄著禹穴的秘密,還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如同五車一樣珍貴。
在戲劇和曲藝作品中,玉簡也常被提及,如鄧玉賓的端正好套曲中,玉簡被描繪為神圣的工具,彰顯著帝王的威嚴。而高明的琵琶記中,重湘手持玉簡,以莊嚴的姿態出現,顯示了玉簡在古代社會中的崇高地位。
綜上所述,玉簡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多重意義,它不僅是測量工具和神圣符箓,還象征著知識、權力和超自然力量。這些記載反映了古人對玉簡的崇敬之情,以及玉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