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鐵生老師找到了嗎
任鐵生老師找到了嗎
任老師的宿營地A點在主峰南面六百米左右的埡口處,天黑的時間應在6:30左右,即使謹慎,任老師也應該不會在17:30之前就開始尋找營地。那么,這至少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任老師干了什么?難道一直在鐵坨山附近轉圈子?這似乎不大可能。如果報紙路標的推測沒有錯誤,任老師上山時從失去道路的位置可以清楚看到鐵坨山頂(距離500米以上)。這說明30號中午能見度還不錯,如果任老師登頂后立即原路返回,僅是憑借大致的位置感,應該也不會有迷路的可能性。
導讀任老師的宿營地A點在主峰南面六百米左右的埡口處,天黑的時間應在6:30左右,即使謹慎,任老師也應該不會在17:30之前就開始尋找營地。那么,這至少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任老師干了什么?難道一直在鐵坨山附近轉圈子?這似乎不大可能。如果報紙路標的推測沒有錯誤,任老師上山時從失去道路的位置可以清楚看到鐵坨山頂(距離500米以上)。這說明30號中午能見度還不錯,如果任老師登頂后立即原路返回,僅是憑借大致的位置感,應該也不會有迷路的可能性。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6028352.jpg)
任老師30號下午的行程備受關注,他為何沒有向二三百米外的喬木山楂平臺靠攏?為何沒有選擇在喬木山楂平臺宿營?他11:00左右上山,沿路行進,正常應在12:00左右登頂?;究梢钥隙ǎ卫蠋熢诮咏F坨山主峰前,是沿著小路行進的,速度不會太慢,不斷停下來觀察地形、記憶路標,最多耗去半小時。即使主峰的山坡上失去道路,在灌木中穿行,也再耗去半小時。這樣計算,任老師最遲應在13:00左右登頂。任老師的宿營地A點在主峰南面六百米左右的埡口處,天黑的時間應在6:30左右,即使謹慎,任老師也應該不會在17:30之前就開始尋找營地。那么,這至少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任老師干了什么?難道一直在鐵坨山附近轉圈子?這似乎不大可能。如果報紙路標的推測沒有錯誤,任老師上山時從失去道路的位置可以清楚看到鐵坨山頂(距離500米以上)。這說明30號中午能見度還不錯,如果任老師登頂后立即原路返回,僅是憑借大致的位置感,應該也不會有迷路的可能性。推測:任老師并沒有試圖立即原路返回十字道,他選擇了另一條出山的路線,并且沒有走通,在傍晚即將失去地標支持的情況下勉強返回了鐵坨山下,不得不就地宿營。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任老師沒有向二三百米外的山楂平臺靠攏,為什么沒有選擇在山楂平臺宿營。選擇另一條出山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十字道交通不便,距離山下的王平車站很遠(10km以上),而且村小不容易租車。其次,不愿意走回頭路。再次,時間尚早,從西南滴水巖出山,從北面的新阪橋-玉皇廟-灰地一線,從東南的潭柘寺一帶出山都是可能的選擇。任老師30號下午去了哪兒?如果選擇潭柘寺,應該先向十字道方向前進,不會有多大困難,走不通應該選擇返回十字道,沒有道理返回鐵坨山下宿營。如果選擇滴水巖,這個方向我沒有走過,迷路或者遇到斷崖不能通過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能判斷。不過,如果走不通,返回鐵坨山下宿營,第二天再走十字道的選擇應該是合乎情理的。而且,這個方向上很可能有很大一段距離沒有手機信號,這也解釋了在確定不能當晚回家后,任為什么沒有給家里人打電話。如果選擇北線出山,從地圖上看,主峰西側向西北一直延伸到大華煤礦、玉皇廟的山脊相對平緩,是最有可能走通的選擇,不知道有山友搜索過這條山脊沒有?是否能夠走通?另外,由于距離大華煤礦最近,這一片山區是否就是所謂存在“豎井”的危險區域?考慮到任老師很可能沒有詳細地圖,站在主峰上,只是憑借自己的方位感、方向感和目視的結果選擇向正北行進也是可能的選擇。我沒有走過鐵坨山頂正北或者東北的山脊,不過,從這些區域外緣的大溝中看來,在這個區域遇到斷崖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于這個方向很難通行,也不大可能有小路,任老師如果向這個方向行進,速度一定非常緩慢,而且艱苦。如果走不通,返回鐵坨山下宿營也合乎情理。為什么任老師會耽擱至1號中午12點才離開宿營地?任老師是地理老師,爬山經驗豐富,在正常情況下,沒有失去方向的可能。雖然任老師也許沒有來過此地,但是,單人問路上山,一路上一定非常注意地標和道路走向,在正常情況下,斷無找不到下撤方向的理由。任老師上山時,應該也通過喬木附近,任老師不熟悉此地,上山過程中不可能注意不到這棵樹以及下面的平臺和旁邊的山楂樹。推測:任老師沒有帶定向設備,而且10月1日山上能見度一定很差,很可能有大霧彌漫(關于天氣的佐證材料見文后附錄),鐵坨山頂的鐵架、喬木、平臺、山楂樹這些本來站到稍高一點的山坡上就可以一目了然的地標都不可見了。因此,任老師不能通過地標選擇經過山楂平臺的最佳路線。也難以確定一個準確的方向進行探路。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會耽擱到第二天中午才離開營地:任老師希望借助太陽確定方向,耽擱到中午,說明霧很大。中午離開營地時,太陽的位置很可能仍然不清楚,但是考慮到已經過了陽光最強有力的時段而且六個半小時后天就黑了(考慮大霧,可能只剩五個半小時左右),因此任老師不得不在方向不是很確定的情況下出發了。任老師1號離開營地后去了哪里?任老師的主觀意圖已經寫明白了,“順山梁向東北方向向十字道村移動”。那么,他這句話如何理解呢?沿著營地-山楂向東北移動。如果任老師1號離開營地時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方向和自己相對于鐵坨山主峰的位置,應該會由宿營地向東北方向移動(這其實也是最好的選擇),很快就會到達山楂林平臺喬木處,即使第一天沒有走過此地,也應該很容易在這附近發現返回十字道的小路。沿著主峰向東北延伸的山脊移動。任老師很可能對方向很沒有把握,而且他應該很清楚在大霧中很容易失去既有的方向。所以,他有可能會選擇從鐵坨山沿著東北山脊返回十字道,理由如下:第一,在大霧不能定向的情況下,沿著一條有明確走向的山脊行進,不容易迷失方向;第二,任老師很清楚十字道在鐵坨山東北方向,直線距離不到3km;第三,30號任老師從鐵坨山頂上很可能看到了向東北延伸的山脊;第四,任老師并沒有詳細等高線地圖,不能預見到那條山脊會被斷崖和大溝割斷;第五,任老師上山時,很可能注意到小路北面的山脊,鐵坨山東北的山脊可能會讓任老師猜測二者會在某處交匯。這也解釋了任老師為什么會用“山脊”二字。畢竟,從營地直接向山楂平臺的A路線更接近橫切,而不是山脊。如果如此,任老師很可能會碰到斷崖。而且從鐵坨山主峰向東、向北發散的多條山脊都是斷崖結構,任老師很可能在不斷嘗試這些山脊過程中消耗嚴重。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任老師被困的地域最有可能集中于(可能性遞減)1.鐵坨山東面、北面的山脊區域及其間的山谷、斷崖;2.鐵坨山東高地以北的山脊及其東側山溝;3.酒漏子溝主峰附近。建議考慮再次重點搜索上述區域。我認為任老師仍然位于鐵坨山周邊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想想娘娘府搜救就知道,我們的搜索往往留下來許多死角。而且,搜索上述地形,人多沒用,建議指揮選擇自己了解信任的山友組成3人分隊按照詳細指定的范圍搜索。
任鐵生老師找到了嗎
任老師的宿營地A點在主峰南面六百米左右的埡口處,天黑的時間應在6:30左右,即使謹慎,任老師也應該不會在17:30之前就開始尋找營地。那么,這至少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任老師干了什么?難道一直在鐵坨山附近轉圈子?這似乎不大可能。如果報紙路標的推測沒有錯誤,任老師上山時從失去道路的位置可以清楚看到鐵坨山頂(距離500米以上)。這說明30號中午能見度還不錯,如果任老師登頂后立即原路返回,僅是憑借大致的位置感,應該也不會有迷路的可能性。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