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和藝術歌曲的區(qū)別
通俗歌曲和藝術歌曲的區(qū)別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一部分港臺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chuàng)歌曲。演唱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guī)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于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于語系不同,字音規(guī)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于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導讀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一部分港臺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chuàng)歌曲。演唱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guī)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于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于語系不同,字音規(guī)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于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6046752.jpg)
通俗歌曲中的語言,以質樸為本。它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許多歌曲直接反映社會生活中不同層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話、直抒情懷的方式出現。近來,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語化的歌詞也有出現,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藝術也增添了新的樣式。但是,絕大部分歌詞仍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文學性。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一部分港臺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chuàng)歌曲。演唱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guī)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于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于語系不同,字音規(guī)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于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通俗歌曲的歌詞,一般都比較生活化、口語化,即使是帶有詩情畫意,意蘊較深的歌曲,也都從歌曲的總體氛圍上來刻畫、追求,而歌詞本身也多盡量做到口語化、生活化。許多優(yōu)秀的通俗歌曲表達意境與氛圍十分濃郁,然其歌詞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彎彎的月亮》歌詞:“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嬌……”;又如《濤聲依舊》:“帶走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后才發(fā)現又回到你面前……”這兩首歌的歌詞,公認是文學品位頗高的上乘之作。通俗歌曲中這類有一定藝術功力的歌詞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詞是大實話、大白話,甚至不講究格律韻腳,如果沒有音樂的幫襯,那簡直就是在說話了。當然,由于通俗歌曲創(chuàng)作的無規(guī)定性,群眾自我參與意識極強,所以,各種創(chuàng)作現象體現了極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創(chuàng)作還是應當追求一種品位與檔次,以提高創(chuàng)作質量,為廣大群眾貢獻更多更好的好作品。基于通俗歌曲歌詞的口語化與生活化的特點,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應當把歌詞的語言特點表現出來。比如歌詞的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與停頓,語氣的鮮明與準確以及連貫性與整體性等,都要通過對語言特征的把握來予以表現。通俗唱法的藝術特征之一是質樸的聲音。通俗歌曲內容與形式的廣泛性和平民化,使得其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也就是說,多為未受過專業(yè)聲樂訓練的人員。因此,通俗唱法的聲間運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態(tài),也就是一種質樸的本色的聲音。即使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種聲樂藝術的發(fā)聲方法,并且自身也在變幻升華,但其基本特征仍是質樸的。韻味獨特亦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藝術特征。在業(yè)余歌唱愛好者中,大多并未接受過聲樂訓練,嗓音條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時,仍頗具藝術感染力,這正是因為通俗唱法的平民化與廣泛性,造成一種純真動人的韻味。這種韻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風格質樸率直的體現;也可以是其獨特的聲音技巧,包括聲音的控制與放開、強烈與輕柔的對比以及氣聲、啞聲、嘶裂聲、喊唱聲等等的靈活運用;也可以是情感表達的本色與自然。總之,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本色意韻。通俗唱法在表演中,除完成歌曲演唱一般要求節(jié)奏、音準及吐字清晰之外,還常運用聲音或形體動作的強化來達到情感的表現,即往往借助于夸張性的表演,加上電聲樂器的強力伴奏,更常把這種夸張的表演形式推至極致。這種表演所造成的氛圍,已不僅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而是擴展開來,對周圍的觀眾,具有極強的煽動性。這也正是眾多的青年人為之傾倒的緣故。通俗唱法的歌手一般都比較注意外部形體的表演。有的借助一樣樂器(一般是吉它),自彈自唱,有的在歌唱的同時,配以舞蹈動作。舞蹈動作的選取或編排,都是根據歌曲的風格及情緒來設計,大部分通俗歌手,多只在唱的同時用手勢或腳步的變化來輔助表演,而有的歌曲舞蹈性較強,就需要專門為之設計動作。通俗唱法的形體動作,多是借鑒現代舞的某些步態(tài)和身段,如霹靂舞、拉丁舞、的士高及太空舞等等。通俗唱法的這一藝術特征,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參與。“藝術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的通稱。其特點是歌詞多采用著名詩歌,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曲調表現力強,表現手段與作曲技法比較復雜,伴奏占重要地位。許多藝術歌曲現已成為聲樂教材或音樂會保留曲目。藝術歌曲在德國稱為Lied,代表作曲家是舒柏特,他所作的藝術歌曲有600余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詩為歌詞。他的藝術歌曲曲調優(yōu)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為流傳世界的名曲。沃爾夫的200多首藝術歌曲,曲調刻意表達德語聲調的特點,與歌詞緊密結合,鋼琴伴奏富交響性。此外,舒曼、勃拉姆斯、施特勞斯等人也作有不少藝術歌曲。藝術歌曲在法國稱為chanson,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法國藝術歌曲比較精致纖柔。德彪西的歌曲多根據波德萊爾、魏爾蘭等人的詩歌譜成,具有印象派的特征。藝術歌曲在俄羅斯稱為романс,格林卡是此種體裁的的第一個經典作曲家。隨后的代表人物有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基、拉赫馬尼諾夫等。俄羅斯藝術歌曲的特點是注重心理刻劃。其中,穆索爾斯基的藝術歌曲富有強烈的民族性與藝術獨創(chuàng)性,與俄羅斯語言的聲調絲絲入扣。中國作曲家也寫有大量的藝術歌曲。自近代歐洲藝術歌曲傳入后,歐洲德奧藝術歌曲對于中國作曲家的影響較大,相繼出現了“古詩詞類藝術歌曲”和“現實題材藝術歌曲”以及沿襲德奧風格的藝術歌曲等種類,其中有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黃自的《思鄉(xiāng)》、《點絳唇》、《賦登樓》,青主的《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冼星海的《夜半歌聲》,賀綠汀的《嘉陵江上》,劉雪庵的《紅豆詞》等優(yōu)秀作品。藝術歌曲的幾項特色包括詩與音樂的結合、以鋼琴伴奏(獨唱)、結構精致、內容豐富。藝術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種高度濃縮的音樂小品,在聆賞或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jié),因為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藝術歌曲的特質決定它的演唱者必須具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清晰的咬字與恰當的情緒表達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藝術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標志。
通俗歌曲和藝術歌曲的區(qū)別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國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話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這包括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一部分港臺歌曲以及用普通話演唱的粵語原創(chuàng)歌曲。演唱大陸創(chuàng)作的歌曲時,語音大多比較規(guī)范,講究“出字、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過程,字字清晰、質樸無華。粵語歌曲的演唱,則應有濃烈的南國風格,但語言不通亦難為內地觀眾所接受,于是有人將粵語譯成普通話演唱,但由于語系不同,字音規(guī)律差別甚大,因而仍然難于達到粵語演唱的效果。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