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度是一個物理量,用來衡量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通常,我們用絕對濕度、相對濕度或露點來表示濕度。
絕對濕度是指單位體積空氣內所含水蒸氣的質量,即空氣中水蒸氣的密度。一般用一立方米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克數表示,單位為g/m3。計算公式為:Ha=mV/V,其中mV為待測空氣中水蒸氣質量,V為待測空氣的總體積。
相對濕度則表示空氣中實際所含水蒸氣的分壓(Pw)與同溫度下飽和水蒸氣的分壓(PN)的百分比,即HT=(Pw/PN)T×100%,通常用RH%表示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受溫度和壓力變化的影響較大。即使氣體中的水蒸氣壓相同,其相對濕度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空氣濕度,實際上是指相對濕度。
在高溫氣體中,含水蒸氣量較大。當氣體冷卻時,即使所含水蒸氣量不變,相對濕度也會逐漸增加。當達到某一溫度時,相對濕度達到100%,呈飽和狀態。進一步冷卻時,部分水蒸氣將凝聚生成露,這個溫度稱為露點溫度。
露點溫度定義為空氣在氣壓不變的情況下,使其所含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時必須冷卻到的溫度。
氣溫與露點的溫差越小,表示空氣越接近飽和狀態。這意味著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接近飽和點,水分更易于凝結成露或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