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莖基腐病用什么藥治療最好
小麥莖基腐病用什么藥治療最好
2.該病害是由假禾谷鐮孢菌、禾谷鐮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影響小麥的莖基部葉鞘和結節。3.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可以通過莖基部噴霧來防治該病害,同時兼治紋枯病。可選用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4.推薦的用藥量包括每畝使用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12克,或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或丙環·嘧菌酯懸浮劑30-60毫升,或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5.也可以選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或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加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克等三唑類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6.噴霧時應使用背負式人工噴霧器或自走式噴施藥械,注意調整噴頭高度和方向,增加用水量,重點噴灑小麥莖基部。
導讀2.該病害是由假禾谷鐮孢菌、禾谷鐮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影響小麥的莖基部葉鞘和結節。3.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可以通過莖基部噴霧來防治該病害,同時兼治紋枯病。可選用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4.推薦的用藥量包括每畝使用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12克,或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或丙環·嘧菌酯懸浮劑30-60毫升,或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5.也可以選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或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加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克等三唑類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6.噴霧時應使用背負式人工噴霧器或自走式噴施藥械,注意調整噴頭高度和方向,增加用水量,重點噴灑小麥莖基部。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2733852.jpg)
1. 小麥莖基腐病的有效治療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2. 該病害是由假禾谷鐮孢菌、禾谷鐮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影響小麥的莖基部葉鞘和結節。3. 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可以通過莖基部噴霧來防治該病害,同時兼治紋枯病。可選用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4. 推薦的用藥量包括每畝使用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12克,或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或丙環·嘧菌酯懸浮劑30-60毫升,或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5. 也可以選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或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加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克等三唑類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6. 噴霧時應使用背負式人工噴霧器或自走式噴施藥械,注意調整噴頭高度和方向,增加用水量,重點噴灑小麥莖基部。7. 小麥莖基腐病主要在小麥苗期和旺盛生長階段發病嚴重,尤其在返青后溫度回升、田間濕度大的情況下。8. 弱苗使用殺菌劑防病后,應使用生根壯苗肥噴施,以輔助小麥恢復生長。9. 莖基腐病嚴重發生時,會導致小麥白穗或提前枯死,是常見的土傳病害之一,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10. 小麥基腐病是一種真菌病害,其發病特征包括返青期至起身期侵染但地上部不顯癥、拔節至孕穗期爆發流行導致植株黃葉或死蘗、齊穗至灌漿期大量死亡形成枯株白穗等。11. 病害的發生與田間濕度大、土壤貧瘠、施用帶菌的腐熟肥等因素有很大關聯。
小麥莖基腐病用什么藥治療最好
2.該病害是由假禾谷鐮孢菌、禾谷鐮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影響小麥的莖基部葉鞘和結節。3.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可以通過莖基部噴霧來防治該病害,同時兼治紋枯病。可選用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環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4.推薦的用藥量包括每畝使用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12克,或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65毫升,或丙環·嘧菌酯懸浮劑30-60毫升,或氰烯·戊唑醇懸浮劑40-60毫升。5.也可以選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或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加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克等三唑類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治。6.噴霧時應使用背負式人工噴霧器或自走式噴施藥械,注意調整噴頭高度和方向,增加用水量,重點噴灑小麥莖基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