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節課開始前,我會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并通過let’s chant和let’s do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迅速將他們帶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這種方法不僅有效復習了上一課或以前所學的內容,也為新授內容做好了準備,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對話。用英語組織教學可以營造英語課堂的氛圍,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是學生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習和模仿的途徑之一。
一開始,從最簡單的短語、句子、日常英語開始,然后逐步加深難度。當學生聽得不太懂時,我會通過夸張的動作、表情或適當的解釋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讓他們沉浸于濃厚的英語氛圍中,通過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三年級是學習英語的起始年級,孩子們學的英語知識非常有限,但長期堅持下來,也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了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在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說環境,如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除了教師制作直觀教具,我還會發動學生自己制作教具、學具。例如,在學習字母時,可以讓學生制作字母卡片,以便進行同桌、分組、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聽說訓練。單詞教學、對話教學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圖片卡、單詞卡、句型卡或頭飾、道具。在表演時學生就可以用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道具,學生也更有成就感。這樣不僅有利于師生進行聽說訓練,也能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角色進行對話,發揮學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實的情景中靈活運用英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體現它的交際功能。我一貫認為學生會應用英語是關鍵,所以充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合作,讓他們充分地發揮想象,運用所學的對話,修改對話內容,可以增加也可以刪減。這樣學生活學活用了英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才能。
讓學生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帶有逼真表情和貼切的動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加強語言實踐,開展課外興趣活動或知識競賽活動。我根據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開展英語學科競賽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