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寧有哪些旅游景點
山西大寧有哪些旅游景點
大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屬于北屈縣的管轄范圍,北周時期設立大寧縣,隋朝開皇六年將其治所移至現今的大寧縣址浮圖結。隨后在大業二年并入午城縣,直至唐武德二年恢復大寧縣名,貞觀元年廢除了中州。元朝時期,大寧并入隰州,至元二十三年又恢復了大寧縣。1958年,大寧與隰縣合并為隰寧縣,同年又將蒲縣、石樓、永和三縣并入,設立了呂梁縣。1916年春,三縣再度分開,恢復了隰寧縣。同年六月,隰寧分治至今。
導讀大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屬于北屈縣的管轄范圍,北周時期設立大寧縣,隋朝開皇六年將其治所移至現今的大寧縣址浮圖結。隨后在大業二年并入午城縣,直至唐武德二年恢復大寧縣名,貞觀元年廢除了中州。元朝時期,大寧并入隰州,至元二十三年又恢復了大寧縣。1958年,大寧與隰縣合并為隰寧縣,同年又將蒲縣、石樓、永和三縣并入,設立了呂梁縣。1916年春,三縣再度分開,恢復了隰寧縣。同年六月,隰寧分治至今。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3465052.jpg)
大寧縣坐落于中國山西省西南部,位于呂梁山南部,西側與陜西隔黃河相望。其總面積為966平方公里,由2個鎮和8個鄉組成,居民人口約為5.8萬,縣政府設于城關鎮。大寧縣下轄的行政單位包括昕水鎮、曲峨鎮、三多鄉、太德鄉、徐家垛鄉和太古鄉。大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屬于北屈縣的管轄范圍,北周時期設立大寧縣,隋朝開皇六年將其治所移至現今的大寧縣址浮圖結。隨后在大業二年并入午城縣,直至唐武德二年恢復大寧縣名,貞觀元年廢除了中州。元朝時期,大寧并入隰州,至元二十三年又恢復了大寧縣。1958年,大寧與隰縣合并為隰寧縣,同年又將蒲縣、石樓、永和三縣并入,設立了呂梁縣。1916年春,三縣再度分開,恢復了隰寧縣。同年六月,隰寧分治至今。大寧縣的地貌特征顯著,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東向西逐漸傾斜。南北群山環繞,中部丘陵、垣川交錯,昕水河從東向西橫貫縣境,注入黃河。河谷兩岸地勢平緩,是主要的農作區。境內山脈主要為呂梁支脈,東南隅的石頭山海拔1710米,為縣內最高峰;其次是南部的二郎山主峰樺木山,海拔1626米;北部的石坪山海拔也在1500米以上。昕水河是主要河流,其支流義亭河發源于吉縣金崗梁,自東南向西北,在城關注入昕水河,全長70公里。全縣共有較大的垣面九個,其中太德垣號稱萬畝平垣。大寧縣的氣候屬于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年均氣溫約為10.8℃,一月平均氣溫在零下7℃左右,七月則在23℃上下。年降雨量為517毫米,無霜期為180天。大寧縣的工農業發展相對完善。全縣共有耕地15.11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則以棉花和油料為主。森林覆蓋面積達29萬畝。工業產品主要包括原煤、焦炭、水泥、味精等。此外,還有機械、五金、建筑、印刷、加工等行業。交通方面,大寧縣主要依靠公路,特別是連接臨汾至大寧、大寧至臨猗、大寧至隰縣、大寧至永和的四條主干線貫穿全境。此外,還有一些縣級公路和鄉鎮級公路,部分山區運輸仍依賴人背畜馱,交通設施尚顯不足。
山西大寧有哪些旅游景點
大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屬于北屈縣的管轄范圍,北周時期設立大寧縣,隋朝開皇六年將其治所移至現今的大寧縣址浮圖結。隨后在大業二年并入午城縣,直至唐武德二年恢復大寧縣名,貞觀元年廢除了中州。元朝時期,大寧并入隰州,至元二十三年又恢復了大寧縣。1958年,大寧與隰縣合并為隰寧縣,同年又將蒲縣、石樓、永和三縣并入,設立了呂梁縣。1916年春,三縣再度分開,恢復了隰寧縣。同年六月,隰寧分治至今。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