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裹蒸粽的做法,怎么做,怎樣做,如何做
廣東肇慶裹蒸粽的做法,怎么做,怎樣做,如何做
全部包好后,將裹蒸粽放入大鐵鍋,用明火煲煮12個小時左右,即可享用。裹蒸粽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已成為地域風俗。《南史》記載,齊明帝曾將裹蒸十字畫之,表示其可切片食用,表明裹蒸在當時已是“貢品”、“御食”。裹蒸有四大特色區別于普通粽子:一是外形碩大,棱角分明,呈金字塔狀,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二是粽葉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功能的冬葉,肇慶特產;三是上好的當年去殼綠豆是裹蒸的獨有配方,綠豆與糯米比例為1:1或1:2;四是明火煲煮時間長,通常在10小時以上,12小時左右,使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口感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導讀全部包好后,將裹蒸粽放入大鐵鍋,用明火煲煮12個小時左右,即可享用。裹蒸粽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已成為地域風俗。《南史》記載,齊明帝曾將裹蒸十字畫之,表示其可切片食用,表明裹蒸在當時已是“貢品”、“御食”。裹蒸有四大特色區別于普通粽子:一是外形碩大,棱角分明,呈金字塔狀,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二是粽葉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功能的冬葉,肇慶特產;三是上好的當年去殼綠豆是裹蒸的獨有配方,綠豆與糯米比例為1:1或1:2;四是明火煲煮時間長,通常在10小時以上,12小時左右,使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口感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93489252.jpg)
準備制作裹蒸粽前,先將糯米和綠豆洗凈,適量加入油和鹽調味,待其入味。同樣,煮熟花生和炒香豬肉。另外,冬葉和席草需煮過洗凈。準備好模具,沒有則可用碗代替。先放入三片以上的冬葉,接著放一層糯米,一層綠豆,然后加入喜歡的餡料如花生、香芋和豬肉;再加一層綠豆,最后鋪上兩層糯米,四角壓實,表面熨平。四個方向對折后,再壓實,脫模。用席草綁好,即成裹蒸粽。全部包好后,將裹蒸粽放入大鐵鍋,用明火煲煮12個小時左右,即可享用。裹蒸粽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已成為地域風俗。《南史》記載,齊明帝曾將裹蒸十字畫之,表示其可切片食用,表明裹蒸在當時已是“貢品”、“御食”。裹蒸有四大特色區別于普通粽子:一是外形碩大,棱角分明,呈金字塔狀,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二是粽葉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功能的冬葉,肇慶特產;三是上好的當年去殼綠豆是裹蒸的獨有配方,綠豆與糯米比例為1:1或1:2;四是明火煲煮時間長,通常在10小時以上,12小時左右,使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口感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在肇慶,端午節包粽子,過年則包大粽裹蒸,使用肇慶自產的冬葉。這種葉子碩大,清香,與普通粽子葉不同。肇慶許多農民會自行種植冬葉,只為過年時包粽子。如今,肇慶也有專門制作裹蒸粽的店鋪,確保常年供應冬葉。不過,即便有模具,要包出標準的有棱有角的金字塔型裹蒸粽仍需技巧。
廣東肇慶裹蒸粽的做法,怎么做,怎樣做,如何做
全部包好后,將裹蒸粽放入大鐵鍋,用明火煲煮12個小時左右,即可享用。裹蒸粽歷史悠久,南北朝時期已成為地域風俗。《南史》記載,齊明帝曾將裹蒸十字畫之,表示其可切片食用,表明裹蒸在當時已是“貢品”、“御食”。裹蒸有四大特色區別于普通粽子:一是外形碩大,棱角分明,呈金字塔狀,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二是粽葉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功能的冬葉,肇慶特產;三是上好的當年去殼綠豆是裹蒸的獨有配方,綠豆與糯米比例為1:1或1:2;四是明火煲煮時間長,通常在10小時以上,12小時左右,使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口感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