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念,嘗試踐行無我利他——聽羅大倫博士講《道德經》有感
放下執念,嘗試踐行無我利他——聽羅大倫博士講《道德經》有感
我對《道德經》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曾仕強教授對《道德經》的講解、傅佩榮的《解讀老子》、以及任法融道長的《道德經釋義》,我都曾涉獵。可以說,我對道德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羅大倫博士逐字的解讀仍舊讓我傾心。他特別強調,《道德經》所傳達的不是普遍大眾如何消極避世,而是領導者的行為法則;同時,他將《道德經》視為調和心態的良方。01 羅大倫博士關于《道德經》的重要觀點及自身的體會。羅大倫博士提出,《道德經》主要闡述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依據天之道逐漸形成的。天之道是指那冥冥之中的自有法則,而圣人之道則是管理的行為法則。他特別闡述了“道”的三個內涵。
導讀我對《道德經》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曾仕強教授對《道德經》的講解、傅佩榮的《解讀老子》、以及任法融道長的《道德經釋義》,我都曾涉獵。可以說,我對道德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羅大倫博士逐字的解讀仍舊讓我傾心。他特別強調,《道德經》所傳達的不是普遍大眾如何消極避世,而是領導者的行為法則;同時,他將《道德經》視為調和心態的良方。01 羅大倫博士關于《道德經》的重要觀點及自身的體會。羅大倫博士提出,《道德經》主要闡述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依據天之道逐漸形成的。天之道是指那冥冥之中的自有法則,而圣人之道則是管理的行為法則。他特別闡述了“道”的三個內涵。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51016252.jpg)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晴 簡美路上,我在喜馬拉雅上偶然聽到了羅大倫博士的《道德經》講解,頓時被吸引了。我對《道德經》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曾仕強教授對《道德經》的講解、傅佩榮的《解讀老子》、以及任法融道長的《道德經釋義》,我都曾涉獵。可以說,我對道德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羅大倫博士逐字的解讀仍舊讓我傾心。他特別強調,《道德經》所傳達的不是普遍大眾如何消極避世,而是領導者的行為法則;同時,他將《道德經》視為調和心態的良方。01 羅大倫博士關于《道德經》的重要觀點及自身的體會羅大倫博士提出,《道德經》主要闡述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依據天之道逐漸形成的。天之道是指那冥冥之中的自有法則,而圣人之道則是管理的行為法則。他特別闡述了“道”的三個內涵:首先,“道”的內涵與“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相呼應。變化是生活的常態,我們應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起伏變化,既能積極面對苦難,也能以平靜之心看待富足與盛名。其次,我想起唐駿父親為三兄弟蓋房子的故事。在艱苦的條件下,老父親努力蓋好了房子,但最終三兄弟都在外地成家,房子未曾居住。這個故事讓我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因為私念而執著于某些事物。再次,羅大倫博士提到“蝴蝶效應”,這是“道”內涵的體現。他講述了自己母親的故事,一盆喜愛的花被鄰居拿走,盡管有監控錄像,但母親并未追究,而是考慮到鄰居的年歲,不希望因為一盆花而給對方帶來困擾。這種善良和為他人著想的態度,充滿了人生智慧。02 我自己的幾點學習心得收聽《道德經》的講解,讓我心態變得更加平和。對于寫作的焦慮、未來的出路,我已經能夠以更豁達的心態面對。我銘記《圣經》中的句子:“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我深信,只要我們的發愿是正當的,并愿意不斷努力,夢想終將實現。從一名中專生到研究生,從解決兩地問題到找到工作,都是我堅信自己能夠實現目標的結果。同時,我們應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心懷感恩,能幫助我們化解生活中的諸多問題。盡管我自尊心強,表達能力差,但我始終懷著感恩之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擺脫困境。雖然無我利他的境界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難度較大,但理解他人、善待身邊的人,是容易做到的。無論是為鄰居開門,還是為老幼病殘讓座,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道德經》的聆聽是一次不夠的,我現在正在第二次聆聽羅大倫博士的講解,這將不是最后一次。
放下執念,嘗試踐行無我利他——聽羅大倫博士講《道德經》有感
我對《道德經》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曾仕強教授對《道德經》的講解、傅佩榮的《解讀老子》、以及任法融道長的《道德經釋義》,我都曾涉獵。可以說,我對道德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羅大倫博士逐字的解讀仍舊讓我傾心。他特別強調,《道德經》所傳達的不是普遍大眾如何消極避世,而是領導者的行為法則;同時,他將《道德經》視為調和心態的良方。01 羅大倫博士關于《道德經》的重要觀點及自身的體會。羅大倫博士提出,《道德經》主要闡述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依據天之道逐漸形成的。天之道是指那冥冥之中的自有法則,而圣人之道則是管理的行為法則。他特別闡述了“道”的三個內涵。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