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喚醒后閃屏
win10喚醒后閃屏
這臺“未發先火”的NothingPhone(1)完美驗證了發售前營銷有多火,發售后罵聲就有多狠。原罪便是對比國內內卷激烈的中端手機市場,NothingPhone(1)無論是價錢還是配置上均“低人一等”,連最引以為傲的背蓋燈帶也被部分網友批成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玩具。NothingPhone(1)真的有如此不堪嗎?作為一位不客觀的“水軍”,我也想說一下我手上這臺NothingPhone(1)的使用體驗。價格以及購買方式;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到這臺NothingPhone(1)其實是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而我購置的這臺也是一臺臺版的機器,白色、8GB+256GB版本,官方售價為13900新臺幣。而售價加上轉運的費用,到手其實就花費了3414元而已。電腦;
導讀這臺“未發先火”的NothingPhone(1)完美驗證了發售前營銷有多火,發售后罵聲就有多狠。原罪便是對比國內內卷激烈的中端手機市場,NothingPhone(1)無論是價錢還是配置上均“低人一等”,連最引以為傲的背蓋燈帶也被部分網友批成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玩具。NothingPhone(1)真的有如此不堪嗎?作為一位不客觀的“水軍”,我也想說一下我手上這臺NothingPhone(1)的使用體驗。價格以及購買方式;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到這臺NothingPhone(1)其實是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而我購置的這臺也是一臺臺版的機器,白色、8GB+256GB版本,官方售價為13900新臺幣。而售價加上轉運的費用,到手其實就花費了3414元而已。電腦;
win10喚醒后閃屏(win10睡眠后喚醒閃屏)最近有一臺手機非常的火,它源于一間成立不足兩年的初創公司,公司的CEO恰好又是前一加聯合創始人。這臺手機憑借著獨具一格的設計和頗具爭議的“高價低配”,成功的在手機圈中掀起一陣不小的波浪。說到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說的究竟是哪臺手機了吧。沒錯!它就是NothingPhone(1)。這臺“未發先火”的NothingPhone(1)完美驗證了發售前營銷有多火,發售后罵聲就有多狠。原罪便是對比國內內卷激烈的中端手機市場,NothingPhone(1)無論是價錢還是配置上均“低人一等”,連最引以為傲的背蓋燈帶也被部分網友批成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玩具。NothingPhone(1)真的有如此不堪嗎?作為一位不客觀的“水軍”,我也想說一下我手上這臺NothingPhone(1)的使用體驗。價格以及購買方式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到這臺NothingPhone(1)其實是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而我購置的這臺也是一臺臺版的機器,白色、8GB+256GB版本,官方售價為13900新臺幣。而售價加上轉運的費用,到手其實就花費了3414元而已。電腦(NothingPhone(1)臺版8+256GB版本官方售價13900新臺幣,約合3164元)從7月22日下單到8月7日到我手上,等待的時間相對來說也并不算太長。盡管發售前期能夠通過代購更快拿到機器,但動則4000元以上的不理智價格,還是讓我堅實了海淘轉運的決心。電腦(NothingPhone(1)臺版海淘費用共計3414元)值得一提的是,Nothing也跟進上了蘋果的環保理念,整機包裝由環保可回收材料制成。而且包裝內同樣是不含電源適配器以及保護殼的,僅剩一根孤獨的“CtoC”數據線。又一次成功的被動環保了,謝謝你,蘋果!謝謝你,Nothing!(NothingPhone(1)采用了環保可回收的一次性包裝)外觀:不夠創新但足夠好看從環保包裝中小心倒出這臺NothingPhone(1),首先最吸睛的肯定就是它機能風滿滿的背蓋設計。在透明玻璃底下,是各式各樣裸露的紙板、金屬片以及螺絲釘。盡管這并不是真正的內部電路結構,但這種簡潔而又賽博朋克的設計風格真的非常戳我。除白色的版本外,NothingPhone(1)還有另外一款黑色的版本,看上去有點像之前小米出過的透明探索版,但黑色的版本也更容易沾染指紋。值得一提的是,NothingPhone(1)發售前期被爆出的質量問題,包括后攝進水、“葫蘆屏”以及后蓋進灰等的質量問題暫未在我這臺NothingPhone(1)中發現。驟眼一看,NothingPhone(1)更像是一臺iPhone12的透明探索版。為什么這么說呢?無論是豎向雙攝、鋁合金的直角邊框以及四等寬的屏幕邊框,你都很難不聯想起iPhone12。這也讓很多人對于NothingPhone(1)在外觀設計上的創新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翻到手機正面,6.55英寸的NothingPhone(1)在尺寸上更接近一臺iPhone12ProMax。作為一位iPhone13mini的前機主,這樣的尺寸讓我不得不更多的適應雙手交互。幸好與尺寸相反的是不足200g的機身重量,即使是帶上保護殼,整體重量還算是一個可接受的范圍。(NothingPhone(1)機身重量為194g,機身厚度為8.3mm)屏幕素質方面,NothingPhone(1)的這塊OLED屏幕表現的中規中矩,FHD+的分辨率、120Hz的刷新率以及HDR10+的動態范圍,在日常交互、影音體驗以及激烈游戲中均能交出不俗的表現。NothingPhone(1)全局120Hz刷新率拉滿,雖然日常交互是很爽,但也很難避免功耗更大的問題,這點算是各有利弊吧。(NothingPhone(1)屏幕正面四邊等寬)此前,一些媒體爆出了NothingPhone(1)的屏幕亮度虛標問題。實測NothingPhone(1)在戶外大太陽底下,屏幕亮度的確不高。據官方的回應,因為部分軟件適配的原因限制了原本的硬件素質。同時,官方也承諾了會在之后的系統更新中落實改善此問題,我也希望官方的OTA能早些到來,畢竟在夏季的戶外,屏幕亮度不足還是蠻影響體驗的。(NothingPhone(1)被媒體測出目前峰值亮度僅700nit)屏幕R角以及前攝位置問題我個人覺得并不像很多網友說的那般不舒適。盡管邊框還是略比OLED屏的iPhone寬,但個人感覺NothingPhone(1)正面顏值還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NothingPhone(1)因成本所致,前后玻璃并沒有像旗艦手機般用上Victus,而是采用了GG5材質的玻璃,抗摔和抗刮程度肯定會差那么一點,所以配合透明保護殼使用還是需要的。(NothingPhone(1)與透明保護殼)Glyph:燈帶不多但玩法特別多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NothingPhone(1)其實并沒有多大新意嘛!那僅僅是因為它還沒亮起來。當打開設置中的“Glyph燈光”開關,你便會開始感受到NothingPhone(1)的魅力所在。NothingPhone(1)在背蓋玻璃底下內置了四組燈帶,共計900顆LED燈珠能夠隨著系統自帶的10鐘鈴聲以及10鐘通知音效閃爍,實際效果非常震撼!我非常喜歡NothingPhone(1)這種充滿電音風格的鈴聲和通知音效。當然,你也可以添加歌曲進行自定義,而且背蓋的燈帶同樣也能隨著自定義添加的歌曲節奏進行閃爍。(NothingOS內置10種Glyph鈴聲和10種Glyph通知音效)(Glyph燈光實際效果)同時,在進行了一些小操作后,你還能開啟系統中本來隱藏了的“音樂可視化”功能。在此之后,燈帶閃爍將不再限制于鈴聲以及通知音效,而是可以隨著你播放的任意一首音樂,任意一個視頻來進行閃爍,讓你輕松變成派對中最“亮”的仔。(預設名為“Abra”聯系人“tennis”鈴聲后,可開啟隱藏的“音樂可視化”開關)(“音樂可視化”實際效果)LED燈珠所提供的亮度范圍非常高,并可在設置中隨個人喜好調節燈帶的亮度。和屏幕亮度相反,即使在夏日戶外,燈帶閃爍依然清晰可見。除此之外,工程師們還盡力的擴大Glyph燈光的使用場景。(倒置2秒后手機進入靜音模式,4組燈帶同時閃爍2次)(有線充電時,底部的“感嘆號”型燈帶將顯示大致電量情況)(反向充電時,中間的“G”型燈帶將呼吸閃爍1次)(拍攝時,開啟右上角的“Glyph”開關,背部4組燈帶將同時亮起以充當柔光燈)(倒計時拍攝時,右上部環繞雙攝的“C”型燈帶將隨倒計時進行閃爍)(拍攝視頻時,開啟菜單中的“錄像指示燈”,背蓋左上部的錄像指示燈將隨錄制閃爍)NothingPhone(1)的Glyph燈光其實并不能完全算是創新,你是否記起了其實iPhone或是其他手機中也有著相似的功能呢?對的,那便是通知閃光燈閃爍功能了!NothingPhone(1)的Glyph燈光無疑便是在此功能基礎上,進行演化以及擴充,同時也增加了一定的可玩性。但我其實并沒有糾結于它是否創新,因為Glyph燈光在這段時間帶給了我足夠的快樂。無論是通知燈效、場景燈效,或是音樂可視化功能,都讓我玩的不亦樂乎,讓我憶起了以前玩機的那段回憶。所以創不創新,其實還重要嗎?當然,我也沒有專門的將NothingPhone(1)每次都背面朝上,我覺得Glyph燈光的設計初衷僅是為了提供更多的功能性、可玩性以及可能性,而并不是限制性和唯一性。我相信這也是Nothing官方的所想的。系統:充滿自身風格但仍有優化空間除了Glyph燈光外,NothingPhone(1)的另外一大特色相信便是NothingOS了,這個基于Android12開發的定制系統,主要針對的便是系統UI設計方面的改變。點陣字體作為Nothing的主要特色,在NothingOS中當然也不會錯過。在主屏幕和鎖屏界面中,中間的時鐘以及左上角的日期天氣信息上,均能看到點陣字體的元素。但目前看來,該點陣字體暫時還沒適配所有字體。在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中,部分點陣字體出現無法正常顯示的情況。NothingOS偏愛圓形圖標,它不僅可以將主屏幕的圓形圖標長寬兩倍放大成大圖標,而且在控制中心中還可將網絡和藍牙開關固定成圓形。對于看慣了iPhone圓矩形圖標的我來說,NothingOS的圓形圖標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舒適感。但同樣地,也還存在著可優化的空間。譬如,部分國內App還沒完全適配圓形圖標、網絡和藍牙需要多步才能進行開啟和關閉操作等。NothuingLauncher小組件同樣充滿了Nothing特色的點陣元素。特別是天氣小組件,由點陣堆砌的天氣圖標非常有意思,晴天、多云、雨天、雷暴等不同的情況均對應不同的點陣圖標。而在系統自帶的錄音機App中,模擬磁帶的運行和反向倒帶的操作,也彰顯了NothingOS的小心思。總的來說,NothingOS在安卓原生系統中添加了部分Nothing自己的特色元素,但定制化程度確實不高。優點便是系統相對輕快不臃腫、沒有廣告。但缺點也相對明顯,部分安卓原生系統本存在的Bug暫沒得到優化。同時,如果你習慣了屏幕多指手勢操作等國內定制化功能,NothingOS也提供不了給你。Nothing官方承諾的三年操作系統和四年安全補丁更新則較為良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增添了許多新用戶對于這家新晉手機品牌的信心。性能:上限不高但足夠全面作為一臺中端價位的手機,NothingPhone(1)的性能方面相較于外觀設計來說,無疑是被妥協的。其性能內核搭驍的是驍龍778G+,實測安兔兔跑分為583322分。(NothingPhone(1)在安兔兔V9.4.4中測得583322分)日常使用的流暢度并無多大問題,但對于一些性能較為苛刻的大型手游就略顯吃力了。實測,原神中畫質+60幀模式,游戲30分鐘,平均幀率為48.3fps。大部分時間均跑不滿滿幀,幀率長時間處于40-60幀波動,在一些畫面復雜的場面,更是低至30幀左右。(NothingPhone(1)原神測試中游戲內設置)(NothingPhone(1)在原神中畫質+60幀模式下30分鐘,測得平均48.3fps)盡管NothingPhone(1)并不像國內手機般“卷散熱”,但基于驍龍778G+的低功耗表現,NothingPhone(1)在原神30分鐘游戲實測中,升溫并不明顯,最高溫度為40.8度,實際手部觸感略溫熱。(NothingPhone(1)原神測試中測得最高溫度40.8度)33W有線充電+15W無線充電+5W反向充電的組合,全能但并不出眾。在有線快充實測中,NothingPhone(1)4500mAh電池從前臺3%電量開始,5分鐘可充至12%、10分鐘可充至20%、30分鐘可充至51%,最終耗時73分鐘充至前臺顯示100%。續航方面,NothingPhone(1)從95%電量開始,經過5小時重度續航測試后,剩余電量為21%,具體續航測試數據如下。其他方面,NothingPhone(1)的振動效果調教的不錯,有點類似此前我用過的一加8T那種感覺,比目前很多主流手機都要好上許多。但底部揚聲器較頂端聽筒揚聲器音量大上許多,這也導致了橫置外放時,會有左右音量不平衡的情況出現。IP53并不完全是缺點,畢竟受制于成本而且也不是主打三防的手機,日常濺水沒問題,但是淋水和泡水肯定就是不行的。我這臺臺版NothingPhone(1)用移動和電信的卡均能收到5G的信號,同時信號個人感覺也比我此前的iPhone13mini強上不少。影像:硬件素質不差但缺乏深度調教NothingPhone(1)的影像配置也還不錯,后置雙攝是旗艦入門的索尼IMX766主攝+三星JN1超廣角組合。NothingPhone(1)整體樣張色彩風格和iPhone類似,是與實際觀感較為接近,偏素的風格。同時,預覽框所見與最終樣張相差不大,這個要給好評!在白天光線較充足的場景中,兩者拍攝出來的樣張較接近,NothingPhone(1)更是憑借著大底的優勢,能夠輸出噪點更少的樣張。白天場景一,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主攝拍攝樣張。白天場景二,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主攝拍攝樣張。白天場景三,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電腦mini主攝拍攝樣張。電腦電腦夜景方面,NothingPhone(1)并不能像iPhone一樣自動調整曝光時間,而是需要待系統識別后手動點擊打開夜景模式,此后自動拉5S曝光時間。所得到的樣張則吃了初創品牌無深度調教的虧,通過無腦延長曝光時間而整體拉高樣張亮度,以致于暗處傻亮、高光壓制不到位,同時噪點還較多,整體表現打不過夜景并不擅長的iPhone。不過,“鬼影”控制方面NothingPhone(1)還是要比iPhone好上許多。夜景場景一,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夜景模式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主攝拍攝樣張。夜景場景二,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夜景模式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主攝拍攝樣張。夜景場景三,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主攝-夜景模式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主攝拍攝樣張。超廣角方面,NothingPhone(1)和iPhone所拍攝出來的樣張素質均一般,但NothingPhone(1)的拍攝樣張看起來的四周畸變和中間的魚眼效果看起來會更為明顯一點。超廣角場景一,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超廣角場景二,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超廣角場景三,第一張為NothingPhone(1)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第二張為iPhone13mini超廣角鏡頭拍攝樣張。視頻錄制方面,NothingPhone(1)并未支持主流4K60FPS的錄制模式,僅支持最高4K30FPS錄制。同時,視頻防抖方面仍有較大優化空間,NothingPhone(1)在錄制過程中時常有果凍效應產生。(NothingPhone(1)最高僅支持4K30FPS視頻錄制)總結: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誠然,Nothing官方稱NothingPhone(1)是為了打破當前手機圈乏味、封閉、孤立的局面,而且還打出了“Letsbringthefutureback”的旗號,但我相信這更多的還是他們的一種營銷手段。事實上也的確有效,NothingPhone(1)在發售前就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度,這對于一家初創品牌的首款手機產品來說,無疑是成功的。在國內市場玩命的“卷價格”、“卷配置”、“卷首發”、“卷聯名”中,NothingPhone(1)顯然會是格格不入的那一位,這也是它一開始便沒有選擇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當然也理解大部分消費者對其“高價低配”頗有微詞。先不談代購溢價的問題,究其原因,國內用戶在瘋狂內卷的國內手機浪潮中,早已默認地將外觀設計此類實質價值不明確的配置排除在成本之外,為外觀設計買單看起來像是一件蠢事的想法充斥在他們的消費理念底層。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國內手機設計換色、換材質、套模具等現象屢見不鮮,繼而惡性循環。一方面,國內手機性價比的確越來越高了,但另一方面,它們也長得越來越“像”了。(NothingEar(1)和NothingPhone(1))NothingPhone(1)可能不是一臺好手機,但我覺得它已經是一款成功的產品。它成功的讓我找回了以前新手機買回來后,一點一點的嘗試、研究、把玩的那種回憶,喚醒了我以前玩機的初心。它可能不是一件高度成熟化的“工具”,畢竟NothingPhone(1)的理念、特色的GLYPH燈光以及初出茅廬的NothingOS看起來都有一點稚氣,但難能可貴的就是這份勇于挑戰主流形式“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其實,我們是否應該再多一點包容心呢?永遠懷念那個手機圈百花齊放的年代.......電腦
win10喚醒后閃屏
這臺“未發先火”的NothingPhone(1)完美驗證了發售前營銷有多火,發售后罵聲就有多狠。原罪便是對比國內內卷激烈的中端手機市場,NothingPhone(1)無論是價錢還是配置上均“低人一等”,連最引以為傲的背蓋燈帶也被部分網友批成一個“三分鐘熱度”的玩具。NothingPhone(1)真的有如此不堪嗎?作為一位不客觀的“水軍”,我也想說一下我手上這臺NothingPhone(1)的使用體驗。價格以及購買方式;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到這臺NothingPhone(1)其實是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而我購置的這臺也是一臺臺版的機器,白色、8GB+256GB版本,官方售價為13900新臺幣。而售價加上轉運的費用,到手其實就花費了3414元而已。電腦;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