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勞動仲裁的四階段二建議 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工傷勞動仲裁的四階段二建議 工傷勞動仲裁的四階段二建議 工傷勞動仲裁的四階段二建議 工傷勞動仲裁的四階段二建議 為你推薦 工傷仲裁的四個階段 法律主觀:1、工傷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工傷糾紛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工傷糾紛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工傷糾紛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仲裁庭制度:仲裁委員會處理工傷糾紛,應當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簡單工傷糾紛案件,仲裁委員會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員處理。仲裁庭對重大的或者疑難的工傷糾紛案件的處理,可以提交仲裁委員會討論決定;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仲裁庭必須執行。 3、仲裁管轄:縣、市、市轄區仲裁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工傷糾紛。發生工傷糾紛的企業與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 4、仲裁代理:當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參加仲裁活動。委托他人參加仲裁活動,必須向仲裁委員會提交有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委托書,委托書應當明確委托事項和權限。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職工或者死亡的職工,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沒有法定代理人的,由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 5、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超過前款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 6、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應當提交申訴書,并按照被訴人數提交副本。申訴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職工當事人的姓名、職業、住址和工作單位;企業的名稱、地址和法定代表人人的姓名、職務; (2)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證人的姓名和住址。 7、審查立案: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訴書之日起七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將申訴書的副本送達被訴人,并組成仲裁庭;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被訴人應當自收到申訴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答辯書和有關證據。被訴人沒有按時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仲裁委員會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8、仲裁庭應當于開庭的四日前,將開庭時間、地點的書面通知送達當事人。當事人接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訴人按照撤訴處理,對被訴人可以缺席裁決。 9、仲裁庭處理工傷糾紛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愿達成協議。協議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根據協議內容制作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裁決。 10、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11、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和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12、仲裁庭處理工傷糾紛,應當自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報仲裁委員會批準,可以適當延期,但是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 13、回避制度: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或者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回避,當事人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其回避: (1)是工傷糾紛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2)與工傷糾紛有利害關系的; (3)與工傷糾紛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鐘志成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23-02-23 工傷勞動仲裁申請問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各類勞動爭議,包括勞動關系確認、合同履行、工資醫療費等問題。當事人在協商、調解不成時,可向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或口頭的仲裁申請,申請人需提交書面申請并提供被申請人副本。法律分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如果有工傷醫療費等爭議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當事人可以在協商、申請調解不成時,依法向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或者口頭的仲裁申請。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條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并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拓展延伸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流程解析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是指勞動者因工作中受到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而向勞動仲裁機構提出的申請。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勞動者應當及時向用人單位報告工傷,并盡快就醫治療。其次,勞動者需要準備相關證據,如醫療證明、事故報告等,以證明工傷的發生與勞動工作相關。然后,勞動者應填寫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書,并提交給當地勞動仲裁機構。接下來,仲裁機構將受理申請,進行調查核實,并通知用人單位參與調解。最后,仲裁機構將根據調查結果做出裁決,并通知雙方當事人。勞動者可以根據裁決結果決定是否接受,如不滿意,還可以提起訴訟。工傷勞動仲裁申請流程相對復雜,勞動者應當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維護自身權益。結語勞動仲裁是解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工傷醫療費等爭議的有效途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當事人可在協商、調解不成時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勞動者應及時報告工傷、準備相關證據,并填寫仲裁申請書,提交給當地勞動仲裁機構。仲裁機構將調查核實并通知用人單位參與調解。最終,仲裁機構將做出裁決,雙方當事人可根據裁決結果決定是否接受,如不滿意可提起訴訟。勞動者需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維護自身權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九條 職業病診斷、鑒定過程中,在確認勞動者職業史、職業病危害接觸史時,當事人對勞動關系、工種、工作崗位或者在崗時間有爭議的,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接到申請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并在三十日內作出裁決。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主張有關的證據的,仲裁庭應當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勞動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職業病診斷、鑒定程序結束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期間,勞動者的治療費用按照職業病待遇規定的途徑支付。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 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不按服務協議提供服務的,經辦機構可以解除服務協議。經辦機構不按時足額結算費用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可以解除服務協議。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第五章 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一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后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王長玉律師 執業16年 資質認證 2023-08-30 工傷待遇的仲裁必要性 工傷待遇可通過行政復議或勞動仲裁解決爭議,依法由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基金負責賠償。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醫療費、護理費等,殘疾評定后支付傷殘補助金、康復費等,工傷死亡支付喪葬補助金等;用人單位支付停工工資、傷殘津貼等。用人單位未參保則由其全額支付。法律分析一、工傷待遇一定要仲裁嗎1、工傷待遇并不一定要仲裁,工傷待遇產生爭議,可以按以下情形處理:(1)、如果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2)、如果和用人單位就工傷賠償產生爭議的,就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解決爭議。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二、工傷定殘后單位怎么賠償1、用人單位給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發生工傷后,由工傷保險基金負責賠償有關項目,法律規定由用人單位負責賠償的項目,由用人單位賠償;用人單位沒有給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發生工傷后,工傷賠償法律規定的所有賠償項目,都有用人單位負責賠償。2、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項目:工傷職工治療期間,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工傷職工治療期滿,經鑒定構成殘疾的,按照傷殘等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到四級傷殘的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評殘后生活護理費、殘疾器具補助費和工傷康復費用;工傷工傷死亡的,有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3、用人單位支付的項目:工傷職工治療期間的停工工資;工傷職工傷殘評定以后,五級、六級傷殘的傷殘津貼和五到十級傷殘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在職傷殘補助金都由用人單位支付。用人單位沒有給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法律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項目,也全部由用人單位支付。結語根據以上內容,工傷待遇爭議的解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或勞動仲裁等途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工傷賠償的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基金也會負責支付相關項目。工傷職工治療期間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傷殘補助金、醫療補助金、護理費等也由基金支付。用人單位需支付工傷職工的停工工資、傷殘津貼、就業補助金等。對于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用人單位需承擔所有由基金支付的項目。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2022修正):第九章 體育仲裁 第九十二條 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體育組織章程、體育賽事規則等,對下列糾紛申請體育仲裁:(一)對體育社會組織、運動員管理單位、體育賽事活動組織者按照興奮劑管理或者其他管理規定作出的取消參賽資格、取消比賽成績、禁賽等處理決定不服發生的糾紛;(二)因運動員注冊、交流發生的糾紛;(三)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生的其他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規定的可仲裁糾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的勞動爭議,不屬于體育仲裁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一章 總則 第六條 【舉證責任】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工傷保險條例(2010修訂):第五章 工傷保險待遇 第四十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周業懇律師 執業19年 資質認證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