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遺產繼承問題解答:若房屋尚未清貸,需清償貸款后再分配;若能證實父母出資購買,應歸父母清償債務;若無法證實出資情況,按遺產分配;死者子女和父母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按平均分配;死者前夫無繼承權,監護人可代為保管未成年子女的遺產。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房屋遺產如何繼承 房屋遺產如何繼承 房屋遺產如何繼承 房屋遺產如何繼承 為你推薦 父母遺產房屋如何繼承 父母遺產房屋的繼承具體如下:1、房屋評估:(1)首先必須通過評估公司對房屋進行市值評估;(2)評估公司會根據房屋所處的路段、坐向、樓層、樓齡等重要因素,作出專業的價格分析和樓價評估,定出準確的物業市值價格;2、繼承公證:(1)申請人應當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領取繼承公證書;(2)在辦理公證時,必須提供房屋權屬人的死亡證明書、合法機關出具的合法繼承人名單證明,以及原房屋權屬人立有的遺囑;(3)若部分合法繼承人自愿放棄繼承權,必須出具放棄財產承諾證明。3、房屋測繪:(1)申請人須到房地產測繪部門申請辦理房屋面積測繪或轉繪手續;(2)領取測繪成果或者附圖,以便辦理產權登記手續。4、繼承登記:(1)申請人持房地產權證、繼承公證書、房屋測繪等證明到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繼承登記手續;(2)填寫《房地產產權登記申請書》,并遞交上述資料后,辦案人員將收件立案受理,并核發回執;(3)待一切資料審核后,即發放已更改權屬人的房產證明。5、規定需遞交的其它資料:(1)如涉及該房屋權屬等事項是法院判決、裁定或調解的,必須繳交法院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2)如該房屋經實地測繪,發現已經改建或存在違法建設的,必須提交規劃部門的報建審核書或處理決定書。法律依據:《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四條因繼承、受遺贈取得不動產,當事人申請登記的,應當提交死亡證明材料、遺囑或者全部法定繼承人關于不動產分配的協議以及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經公證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書。 羅仰俠律師 執業4年 資質認證 2023-03-21 房子作為遺產怎么繼承? 法律分析:房子作為遺產,繼承按照遺贈扶養協議、遺贈協議、遺囑以及法定繼承的順序繼承。若被繼承人對于房產沒有留下遺贈協議、遺囑以及遺贈撫養協議的,應按照法定繼承的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呂璐律師 執業5年 資質認證 2022-01-22 房屋遺產繼承手續 法律分析:1、繼承公證繼承公證需要帶兩個證明和兩個證件,到被繼承人所屬派出所開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 2、到死者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開具繼承人證明; 3、繼承人的身份證明; 4、被繼承的房產證或其他證明文件。如果法定繼承人不只一個,而房產只過戶給其中一人的話,需要其他人的書面同意,表示放棄對房產的繼承。 5、被繼承人生前所立的遺囑(遺囑繼承的情況)。 6、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房產繼承所需提交資料。房屋所有權證書;繼承公證;繼承人身份證及復印件;房屋所有權登記申請書(收件窗口領取)。 7、所需費用:繼承公證費繼承公證費按照繼承人所繼承的房地產評估價的2%或按照受益額的2%收取。法律依據:《公證程序規則》 第十七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應當填寫公證申請表。公證申請表應當載明下列內容:(一)申請人及其代理人的基本情況;(二)申請公證的事項及公證書的用途;(三)申請公證的文書的名稱;(四)提交證明材料的名稱、份數及有關證人的姓名、住址、聯系方式;(五)申請的日期;(六)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申請人應當在申請表上簽名或者蓋章,不能簽名、蓋章的由本人捺指印。 第十八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自然人的身份證明,法人的資格證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的資格證明及其負責人的身份證明;(二)委托他人代為申請的,代理人須提交當事人的授權委托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代理人須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三)申請公證的文書;(四)申請公證的事項的證明材料,涉及財產關系的須提交有關財產權利證明;(五)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有關的其他材料。 王謙律師 執業14年 資質認證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