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面粉4勺、白糖1/2勺
配料:雞蛋1個、黑芝麻1/2勺
難度:高級廚師
功效:
美食類型:熱菜
季節菜系:夏季
七夕巧果講解:圖解宋代流傳至今最古老最傳統的七夕美食七夕巧果
又一年,斗轉星移,七夕一個情意綿綿的日子。記憶中,每年的七夕節都要下雨,這會不會是七夕的序幕。牛郎和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今天相約,所有的喜鵲都去為牛郎、織女搭見面的天橋,兩人一見面就抱頭痛哭,那相思的淚水從天上落到凡間就變成了綿綿細雨。
流傳千年的經典傳說,是牛郎織女愛情的見證。這樣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們在慶祝的同時,更多的應該從中學會責任在婚姻中的作用,更要對原有傳統飲食習俗有所繼承。七夕最傳統美食是吃巧食,這天婦女結彩線穿七孔針,庭中設仙果乞巧。幼女以面制禽鳥形墜果為戲名曰巧食。
七夕節的巧食,兩漢以前多為嘗黍,魏晉南北朝時流行吃湯餅(《太平御覽》、,唐朝流行吃斫餅(《唐六典》、,到宋時已有巧果面點出現,稱為笑厭兒、果食花樣等,街市有售。《東京夢華錄記載,巧果是七夕節民間巧食中最有名者,民間迄今有制。
七夕巧果在用料上有麥面、米面之異,做法上有爐烤、油炸之別;形式上有圓形、棱形之分。因此,七夕巧果又分為面巧果和米巧果。面巧果的做法是先把白糖放在鍋中溶為糖漿,然后加入面粉、芝麻拌勻攤薄,晾涼后切成長方塊,折為棱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七夕巧果原材料:面粉4勺、白糖1/2勺、雞蛋1個、黑芝麻1/2勺。
七夕巧果的做法
白糖糖漿的熬煮過程
1.鍋放火上,白糖1/2勺放在鍋中。
2.加入1勺冷水。
3.用鏟子攪拌加熱至白糖溶化成糖水,繼續熬煮。
4.煮到糖水表面出現大量氣泡,關火,這就是熬好的糖漿水。
面團的和制過程
1.面粉4勺放在和面盆里,在面粉上面挖一個小洞。
2.煮好的糖漿水倒在小洞里。
3.磕入一個雞蛋。
4.撒入適量黑芝麻。
5.用筷子把所有材料攪拌均勻,形成雪花狀的面絮。
6.用手把雪花狀面絮揉在一起,形成面團
面巧果餅皮的制作過程
1.和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用手繼續揉3~5分鐘。
2.揉至表面光滑。
3.用手把揉好的面團壓扁成厚厚的面餅,用搟面杖搟制。
4.把厚厚的面餅搟成薄薄的大圓形餅皮。
5.用刀把圓形餅皮分切成約1CM左右寬的長條形面片。
6.再用刀把長條性面片分割成長3CM、寬1CM的小長方形面片。
面巧果生餅坯的制作過程
1.取一個小長方形面片放在案板上,用刀沿著長方形面片的長度,在面片中央劃一刀。
2.長方形面片中央出現一條約2CM長的裂口。
3.左手持著面片,右手握著面片的另一端向上提起。
4.提起的一端穿過劃好的裂口。
5.如圖5所示。
6.背面部分如圖6所示。
7.左右手分別握著面片的兩端,輕輕向兩邊拉抻。
8.面片形成如梭字形的圖案。
面巧果的油炸過程
1.重復以上制作方法,把所有的面片都做成如梭字形的圖案。
2.鍋里倒入適量食用油,加熱至50度左右。
3.做好的餅坯逐個放入油鍋中。
4.隨著油溫的升高,餅坯定型逐漸浮在油面上。
5.用筷子把餅坯翻面。
6.直到炸至金黃色,控油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