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肥五花肉
配料:紅豆沙、糯米、醬油、白糖、紅糖、醬油、化豬油
難度:初中水平
功效:益氣補血
美食類型:熱菜
季節菜系:春季
家常甜燒白講解: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煩燥、干咳、便秘和難產。
五花肉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所以血脂者慎食。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這道菜呢?下面帶大家一起看看。
家常甜燒白的做法一
主料:帶皮鮮保肋肉(豬中間部分,北方稱硬肋肉,包括五花肉,皮薄,肥瘦相連)250克,糯米100克,紅糖100克,熟豬油50克,白糖50克,糖色5克,豆沙35克。
做法
1.保肋肉刮洗干凈用清水煮熱撈出,抹去皮上油水,趁熱抹上一層糖紅晾涼。
2.將糯米淘洗干凈,上籠蒸成糯米飯,趁熱拌入紅糖50克,同時放熟豬油15克拌勻。
3.將豆沙(可用其他雜豆煮熟絞茸也可)在鍋內用熟豬油翻炒,下紅糖再炒幾下鏟起,晾涼備用。
4.將肉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0.5厘米厚的夾層片(第一刀切到皮上,不切斷,第二刀切斷),每片肉中間夾上一份炒熟的豆沙,裝入蒸碗,4片一組,成萬字形,再填入糯米飯,隔水蒸至熟透。
5.吃時翻扣入盤,灑上白糖即可。
家常甜燒白的做法二
主料:肥五花肉
配料:紅豆沙、糯米、醬油、白糖、紅糖、醬油、化豬油。
做法
1、鍋中燒熱時五花肉肉皮接近鍋底,烙成金黃色顯起泡出鍋洗凈瀝水。
2、上火鍋中加水放入五花肉燒開煮熟撈出,趁熱在肉皮上抹上一層醬油和紅糖。
3、糯米蒸煮成糯米飯,炒鍋中放適量豬油燒到約6成熱,把糯米飯放進鍋里翻炒,加白糖繼續略炒后盛出。
4、將放涼后的五花肉切成夾片狀,肉片中加紅豆沙。
5、肉皮向下排列整齊放入土碗里,上面把炒制過的糯米飯鋪上去,放到蒸汽鍋里蒸熟出鍋。
6、空盤將翻轉倒扣出來,再撒白糖上桌即可。
四川家常甜燒白
主料:五花肉300克、梅干菜100克
輔料:姜4片、食鹽4克、白糖5克、辣椒3個、老抽15克、黃酒20克、花椒20粒、八角1個、醬油適量、干辣椒4個、植物油20克、水適量、細香蔥1根
做法
1、五花肉選五花三層的硬五花,這個部位的最合適。
2、加花椒、八角、姜片入鍋煮20分鐘。
3、煮好后撈出控干表面水分,肉皮上抹上醬油。
4、肉皮朝下,把肉皮煎至金黃色,切5毫米厚的大片。
5、加鹽、白糖、老抽、黃酒,抓拌均勻。
6、加了筍絲的梅干菜,提前用溫水泡開洗凈。
7、鍋中放少量的植物油,炒香姜末和干辣椒。
8、泡好的梅干菜擠出水分,入鍋翻炒。
9、加老抽和食鹽。
10、添加少許的水煮上5分鐘左右備用。
11、切好的肉,皮朝下鋪到碗底。
12、炒好的梅干菜鋪上面,上籠蒸一個半小時。
13、蒸好后倒扣,撒上香蔥即可。
做法小竅門
1: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上面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2:豬肉如果調煮得宜,它亦可成為長壽之藥。豬肉經長時間燉煮后,脂肪會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而膽固醇含量會大大降低。
3: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絳蟲。
食材選購技巧
1:在肉鋪中往往有上肉、中肉分別標示,此時只要看肉的顏色,即可看出其柔軟度。同樣的豬肉,其肉色較紅者,表示肉較老,此種肉質既粗又硬,最好不要購買,而顏色呈淡紅色者,肉質較柔軟,品質也較優良。
2: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凈,則不是病豬;
3:肉皮厚而硬,毛孔粗,皮膚與脂肪之間幾乎分不清界限,尤其以肩胛骨部位最明顯,去皮去骨后的脂肪又厚又硬,幾乎和帶皮的肉一樣。瘦肉顏色呈深紅色,肌肉纖維粗糙,紋路清,水分少,結締組織較大。
五花肉營養價值
五花肉又稱肋條肉、三層肉 位于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