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民事違法,行政違法,刑事違法的方法如下:1、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違法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刑事違法行為屬于犯罪行為,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了刑法);2、行政違法由行政部門處理。民事違法由人民法院處理,刑事違法屬于犯罪,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處理。自然人、法人都可以成為三種違法的主體,少數行為如強奸,法人不能成為主體;3、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主體身份或以行政主體名義出現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4、民事違法、行政違法、刑事違法都是違法行為并要承擔法律的相應責任,其區別在于違法產生的方式不同與后果責任不同。民事違法主要是體現在違約行為、侵權行為與不履行法定義務行為;行政違法是體現在違反行政法規上而沒有產生對他人的侵害侵權行為;刑事違法主要是體現在侵害與加害、非法侵占上,與前二者的最大不相同的是,罪刑法定是刑事違法的處罰原則,而前二者可以協商、和解與自我擔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于雙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單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定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的,該決議行為成立。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為。 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怎么區分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怎么區分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怎么區分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怎么區分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 為你推薦 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再舉個例子?) 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的行為。個人建議:對于行政違法行為來說,我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比如工商局查你家戶口,公安局找你收工商稅之類的行為都是屬于違反行政法的,在生活中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的話,你一定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國行政法有一個原則就是法無授權即禁止,這和民法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我建議你在生活中一定要熟讀各種法律,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保障你的合法權益。所謂行政違法構成是指構成行政違法必須具備的一切主觀和客觀條件的總和,它是確認行政違法行為從而追究其行政責任的根據。行政違法的構成除了主體要件外,還包括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擴展資料:行政違法的三大特征: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1、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與民事違法和刑事違法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當他們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時,他們的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2、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首先,行政違法具有違法性,它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侵害了受行政法保護的行政關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其次,行政違法在性質上屬于一般違法,其社會危害性較小,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3、行政違法是依法必須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行政違法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并依照法律規定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 賈寶驊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16-05-09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區別 一、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的區別1、二者區別:(1)違反規范不同,前者是行政法律法規,后者是民事法律法規;(2)違法表現不同:行政違法行為觸犯的是國家通過法律法規直接確定的義務,而民事違法還包括當事人約定的義務;(3)違法結果不同:違反行政法的結果是接受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而違反民事法律后果是向對方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1、行為的違法性,所謂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2、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事實,既包括對公共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私人財產的損害,同時還包括對非財產性權利的損害;3、因果關系,侵權行為中的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即特定的損害事實是否是行為人的行為必然引起的結果。只有當二者間存在因果關系時,行為人才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果關系是復雜多變的,往往一個損害后果的出現是由多個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借,過錯是侵權行為構成要件中的主觀因素,反映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的心理狀態。過錯根據其類型分為故意與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的損害結果,仍希望其發生或放任其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結果應預見或能夠預見而因疏忽未預見,或雖已預見,但因過于自信,以為其不會發生,以致造成損害后果。 鄭萌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22-06-14 民事違法行為舉例 一、民事違法行為有哪些1、民事違法行為的內容包括三類:(1)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2)侵犯國家的、集體的財產;(3)侵犯他人的財產和人身權利。根據當事人所負的義務不同,違法行為有違法的作為和違法的不作為兩種。違法行為,如對他人造成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如該違法行為系民事行為,則應歸于無效。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未成年人從寬】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二、承擔民事責任的有哪些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具體如下: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鄭萌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