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的意思帶大家弄懂這個成語
班門弄斧的意思帶大家弄懂這個成語
2、出處: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柳宗元的文集中,他在一篇序文中寫道:“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這里的“班、郢之門”指的是魯班和匠石的門前。后來,宋代歐陽修也在信中使用了這個表達。3、示例: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有多個示例。例如,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寫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中也有類似用法:“他居然在琵琶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4、用法:班門弄斧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以作為謂語、定語、狀語或賓語使用。它含有貶義,通常用來形容不自量力或缺乏自知之明。
導讀2、出處: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柳宗元的文集中,他在一篇序文中寫道:“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這里的“班、郢之門”指的是魯班和匠石的門前。后來,宋代歐陽修也在信中使用了這個表達。3、示例: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有多個示例。例如,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寫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中也有類似用法:“他居然在琵琶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4、用法:班門弄斧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以作為謂語、定語、狀語或賓語使用。它含有貶義,通常用來形容不自量力或缺乏自知之明。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58163652.jpg)
1、解釋:班門弄斧的意思是在魯班、匠石的門前舞弄大斧。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通常用來表示自謙或自嘲。2、出處: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柳宗元的文集中,他在一篇序文中寫道:“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這里的“班、郢之門”指的是魯班和匠石的門前。后來,宋代歐陽修也在信中使用了這個表達。3、示例: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有多個示例。例如,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寫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中也有類似用法:“他居然在琵琶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4、用法:班門弄斧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以作為謂語、定語、狀語或賓語使用。它含有貶義,通常用來形容不自量力或缺乏自知之明。5、成語故事:魯班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工匠,以制作精巧的木器聞名。成語“班門弄斧”講述的是一個自不量力的人在魯班門前舞弄大斧,想在專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形容那些在不合適的地方賣弄自己的人。
班門弄斧的意思帶大家弄懂這個成語
2、出處:成語最早出現在唐朝柳宗元的文集中,他在一篇序文中寫道:“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這里的“班、郢之門”指的是魯班和匠石的門前。后來,宋代歐陽修也在信中使用了這個表達。3、示例:在經典文學作品中有多個示例。例如,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寫道:“先生大名如雷貫耳,小弟獻丑,真是班門弄斧了。”又如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中也有類似用法:“他居然在琵琶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4、用法:班門弄斧是一個偏正式成語,可以作為謂語、定語、狀語或賓語使用。它含有貶義,通常用來形容不自量力或缺乏自知之明。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