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工資追討不一定要勞動仲裁,可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證據包括勞動合同、工作證、考勤記錄等,最好由單位出具結欠工資的證明或欠條。
法律分析
一、農民工工資必須要勞動仲裁嗎
農民工追討工資的,不一定要申請勞動仲裁追討,農民工可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追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二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二、公司拖欠工資要收集什么證據
1、能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
2、能證明在單位上班的證據。
這些證據主要有勞動合同、單位的工作證、上崗證、考勤記錄、工友的證明、以前單位支付工資的工資單或銀行交易記錄、與老板的電話錄音等。
如果能設法由單位直接出具結欠工資的證明或欠條,則最好,上面的證據可以都不需要,到時可以直接憑單位的證明或欠條直接向法院起訴。
結語
農民工追討工資時,并非必須通過勞動仲裁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農民工可選擇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追討工資。收集證據時,應提供能證明勞動關系和在單位工作的證據,如勞動合同、工作證、考勤記錄等。若能取得單位出具的結欠工資證明或欠條,更為理想,可直接向法院起訴,無需其他證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第三章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八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二)采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的無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第三章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 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第十章 勞動爭議 第八十四條 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有關各方協調處理。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勞動仲裁是否是農民工工資必須要做的事情? 勞動仲裁是否是農民工工資必須要做的事情? 勞動仲裁是否是農民工工資必須要做的事情? 勞動仲裁是否是農民工工資必須要做的事情? 為你推薦 拖欠工資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嗎 一、拖欠工資可以直接申請勞動仲裁嗎1、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仲裁委員會就工資糾紛申請勞動仲裁。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仲裁申請。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于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二、沒簽合同工作單位拖欠工資怎么辦沒簽合同拖欠工資工資,勞動者一般可以通過如下方式維權:1、與用人單位協商;2、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3、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4、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5、對仲裁裁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請求支付令。 鄭萌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