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工資、薪金所得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的一種所得。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所得應按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后的余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對于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法理上應按實際發放月份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在會計處理上,如果當月的工資在月計提,按月進成本,應
法律分析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其中工資、薪金所得:
每月應交個人所得稅按個人工資薪金計算交納的個人應交的稅額,以每月收入額減除免稅的應個人負擔的“五險一金”等項目,再減去允許扣除費用3500元(外籍人員按48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該如何計算
1、先從法理角度來講: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這里的“每月收入額”是按是按個人實際收到款項時為準的,目前允許分攤到各月進行計算應僅為特定行業或者是如一次性解除勞動合同或者一次性獎金等有明確規定允許分攤到各月的方可。除此之外國家稅務總局尚無關于補發工資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統一規定。但也有些地方稅務機關對此有明確規定,如廣東(粵地稅發[1999]239號)、大連市》(大地稅個[1997]101號)。
所以地方稅務機關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的,原則上應按實際發放月份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2、從會計處理上來講:
如果會計處理上當月的工資在月計提,按月進成本,雖然沒有發放,但按稅務機關的要求按進行了個人所得稅的全員申報,,這種情況下,視同企業向員工欠款,會計上列作“其他應付款”核算,等有錢時再一起發放,這是可以分每月應發數來計算個人所得稅的。
3、建議主動同主管稅務機關溝通:
既然國家稅務總局尚無關于補發工資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統一規定。這時主管稅務機關就享受有解說權,來進一步明確,如廣東省和大連市。相信稅務機關也會“人性化”的具體對待。因為分攤各月來計算本身需要稅務機關認可才可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8修正):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補發工資該怎么計算個人所得稅 補發工資需要交個稅嗎 補發工資要計算個稅嗎 補發工資應怎樣計算個稅 為你推薦 補發工資應怎樣計算個稅 法律分析:這樣計算: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允許還原至所屬月份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所屬月份補發工資應納稅額=[(所屬月份補發工資+原所屬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減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原所屬月份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以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為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沒有中國公民身份號碼的,由稅務機關賦予其納稅人識別號。扣繳義務人扣繳稅款時,納稅人應當向扣繳義務人提供納稅人識別號。 陳嘉律師 執業13年 資質認證 2022-01-18 補發工資該怎么計算個人所得稅 關于補發工資個人所得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在這方面沒有明確規定,根據的規定,個人應于取得所得時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所在單位補發工資,應于補繳當月繳納個人所得稅。盡管國家稅務總局沒有對此明文規定,但可以參照所屬地區相關特殊規定執行。《省地方稅務局關于一次性補發工資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閩地稅政二[2020]99號)規定:近接一些市局和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請示,要求明確關于財政性補發工資扣繳的具體操作問題。考慮到這種形式補發的工資屬政府行為,經研究,對政府行為的一次性補發工資允許平均計算,具體辦法如下:將補發當月起到實際發放當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加上補發的工資數進行平均,計算出每月的工資,尋找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以實際發放當月的工資總額(包括補發的工資)作為應稅收入額,計征個人所得稅。【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姜超律師 執業9年 資質認證 2022-11-22 補發工資需要交個稅嗎 補發工資需要交個稅。補發工資應該屬于工資薪金所得,所以應該按工資薪酬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補發工資是指扣繳單位因勞動爭議等特殊原因,經政府有關部門調解、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而補發的工資。若是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而補發的工資,需更正之前稅款所屬期的申報。個人所得稅申報流程如下:1、納稅人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廳領取紙質《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于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申報)》; 2、納稅人按照填表要求填寫申報表一式兩份;3、納稅人直接將申報表、身份證件復印件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廳;4、納稅人留存一份申報表備查。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二條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后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唐玉蓉律師 執業3年 資質認證 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