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費期間允許中斷,但中斷時間較長會影響養老金水平。處理方法包括補繳欠費、繼續繳納、滾動分配記賬等,欠繳需繳納滯納金。個體從業人員中斷繳費不允許補繳,累計不到15年時可一次性領取養老金。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養老保險中斷后的處理方法都有哪些 養老保險中斷后的處理方法都有哪些 養老保險中斷后的處理方法都有哪些 養老保險中斷后的處理方法都有哪些 為你推薦 養老保險如果斷交了怎么辦 養老保險如果斷交了,一般有以下處理方式:1、首先需知道,養老保險不會作廢,養老保險是累計算的,98年7月1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0年以上,98年7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人員,到退休年齡繳費滿15年,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中間允許有斷繳;2、對于失業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的職工是允許中斷養老保險繳費的,其他中斷繳費期間按照欠費處理,必須予以補繳。選擇日后補繳的,并繼續繳納,可以接續計算;3、根據規定,對于因某種原因單位或個人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視為欠繳。欠繳月份無論全額欠繳還是部分欠繳均暫不記入個人帳戶,待單位或個人按規定補齊欠繳金額后方可補記入個人帳戶;4、職工所在企業欠繳養老保險費用期間,職工個人可以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所足額繳納的費用記入個人帳戶,并計算為職工實際繳費年限;5、出現欠繳情況后,以后繳費采用滾動分配法記帳:即繳費先補繳以前欠繳費用及利息后,剩余部分作為當月繳費;6、補繳養老保險需要繳納滯納金,為千分之二每天計算。具體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可直接咨詢當地社保中心,咨詢電話為12333;7、對于個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者,因收入不穩定等其他個人原因中斷繳費,按照有關規定,按照間斷處理,不允許補繳。到退休時累計繳費不到15年時一次性領取養老金,并不再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中斷繳費嚴重影響中斷繳費人員切身利益,中斷繳費人員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后,從事個體或以其他靈活方式就業的,應盡快辦理接續基本養老保險手續。接續養老保險流程如下:1、中斷繳費人員持公民身份證(戶口薄)、養老保險手冊、本人檔案到當地的街道(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辦理接續基本養老保險關系手續;2、街道(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填寫《接續保險登記表》、并與中斷繳費人員簽訂《接續保險三方委托繳費協議》;3、中斷繳費人員持《接續保險登記表》、《接續保險三方委托繳費協議》、公民身份證到指定銀行開立個人銀行活期儲蓄帳戶,并存入足額存款;4、代扣銀行根據《接續保險三方委托繳費協議》的約定,每月定期按照斷保人員的繳費標準扣款,并劃入社保經辦機構帳戶;5、辦理了續保手續的中斷繳費人員可在每年五月末到街道(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領取上一年度《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對帳單》,了解個人繳費及帳戶結存情況。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劉偉長律師 執業5年 資質認證 2022-11-28 養老保險中斷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只要補繳即可。養老保險不會作廢,養老保險是累計算的, 98年7月1日前參加工作的人員,累計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滿10年以上;98年7月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人員,到退休年齡繳費滿15年,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待遇,中間允許有斷繳。職工所在企業欠繳養老保險費用期間,職工個人可以繼續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所足額繳納的費用記入個人帳戶,計算為職工實際繳費年限。補繳養老保險需要繳納滯納金,為每天計算千分之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鹿靜律師 執業7年 資質認證 2022-01-21 養老保險可以中斷交嗎 法律分析:養老保險是可以斷交的,但是在之后需要補繳,補繳的費用可能會增加,有的還會有逾期費,總之養老保險可以斷交,所以不用擔心會清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 潘博文律師 執業4年 資質認證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