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盤4k齊會怎么樣
u盤4k齊會怎么樣
在商城轉了幾圈下來,原生Type-C的U盤產品也不算少,但速度能達到SSD移動固盤的并不多,大部分還是讀速120--150 MB/s為主,可挑的也就那幾款而已。接下來,我們就折騰一下aigo Type-C高速固盤吧,看看U盤已達到何種速度。aigo Type-C高速固態U盤(以下簡稱aigo高速固態U盤)一到手,我先在手機上折騰了一陣后,發現這貨用于給手機擴容也不錯。直接讀取音視頻文件、手機連接投影或直接投屏都要比PC端要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aigo高速固態U盤默認為exFAT格式,但一些老舊安卓機型只能讀取FAT32格式,因此碰到不兼容時還需要重新格式化才行。在格式化成FAT32后,同樣可在MacBook上識別,兼容性最佳。
導讀在商城轉了幾圈下來,原生Type-C的U盤產品也不算少,但速度能達到SSD移動固盤的并不多,大部分還是讀速120--150 MB/s為主,可挑的也就那幾款而已。接下來,我們就折騰一下aigo Type-C高速固盤吧,看看U盤已達到何種速度。aigo Type-C高速固態U盤(以下簡稱aigo高速固態U盤)一到手,我先在手機上折騰了一陣后,發現這貨用于給手機擴容也不錯。直接讀取音視頻文件、手機連接投影或直接投屏都要比PC端要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aigo高速固態U盤默認為exFAT格式,但一些老舊安卓機型只能讀取FAT32格式,因此碰到不兼容時還需要重新格式化才行。在格式化成FAT32后,同樣可在MacBook上識別,兼容性最佳。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54911152.jpg)
u盤4k齊會怎么樣(u盤4k對齊有必要嗎)序:之前一直關注SSD移動固盤,基本上已將公司的移動硬盤過渡到了人手SSD的地步,但總保不齊有人提出還是U盤好用的感嘆。特別是一些蘋果粉,時常在抱怨又找不到U口轉接頭了,那我就直接整個自帶Type-C接口的U盤,這樣你就沒話說了吧。在商城轉了幾圈下來,原生Type-C的U盤產品也不算少,但速度能達到SSD移動固盤的并不多,大部分還是讀速120--150 MB/s為主,可挑的也就那幾款而已。接下來,我們就折騰一下aigo Type-C高速固盤吧,看看U盤已達到何種速度。aigo Type-C高速固態U盤(以下簡稱aigo高速固態U盤)一到手,我先在手機上折騰了一陣后,發現這貨用于給手機擴容也不錯。直接讀取音視頻文件、手機連接投影或直接投屏都要比PC端要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aigo高速固態U盤默認為exFAT格式,但一些老舊安卓機型只能讀取FAT32格式,因此碰到不兼容時還需要重新格式化才行。在格式化成FAT32后,同樣可在MacBook上識別,兼容性最佳。不過,FAT32格式并不支持單體積4G文件,讀寫性能也會打折扣。在U盤上,還是優先推薦exFAT格式,畢竟U盤是個需要頻繁插拔的工具,良好的插拔支持是exFAT格式的重要優勢之一。是否感覺我這段話有些前后矛盾?又說FAT32兼容好,又說exFAT更適合U盤。其實這是一個取舍問題,最完美的解決方式就是換新手機就行了。另外,在手機讀取U盤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完畢后要選擇彈出或卸載U盤才可拔出。切記切記。不然數據丟失或出現錯誤,我可不負責。接下來,我們走個流程,測試下aigo高速固態U盤的實際表現。先使用CrystalDiskInfo對aigo高速固態U盤盤進行信息識別。這款aigo高速固態U盤空間大小約500 GB,傳輸模式SATA 600,支持ACS-2 Revision 3標準,理論最大速度在600MB/s,總寫入與讀取量均為0 GB,新得不能再新的盤體了。▲ AS SSD Benchmark測試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aigo高速固態U盤的成績相當不錯,輕松取得了順序讀取497.51 MB/s和450.18 MB/s的寫入成績。寫入達到420 MB/s以上這點,真的超乎我的意料。▲ ATTO disk benchmarks測試在ATTO disk benchmarks中,雖然寫入有所下降,速度只保持在410 MB/s左右的寫入,但讀取卻飆到515 MB/s上下,與官方宣傳數值接近。▲ HD Tune Pro使用HD Tune Pro對aigo高速固態U盤進行20G數據的寫入測試。從峰值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讀取還是寫入,它們的速度走勢均相當平穩,只在最初寫入時會有個從320 MB/s拉高的上升值。而最終的結果為500 MB/s讀取與450 MB/s的寫入成績,整體表現比較搶眼。▲ FastCopyFastCopy寫入一部4K片源至aigo高速固態U盤中。傳輸速率輕松達到417 MB/s的數值,一個18G的片源也只需46秒即可完成。在整個讀寫測試過程中,aigo高速固態U盤的溫度略有些高,情況與我之前接觸過的M.2 NVMe移動硬盤盒和拓展塢類似。在平時使用時沒太大感覺,但遇到大文件持續傳輸時外殼均會明顯的發燙,實測溫度達到38℃左右。這應該是被動式的金屬散熱的通病。此外,無論是在手機還是筆記本上,我們直接打開U盤上的4K視頻時均不會有明顯的延遲出現,只有拖動時間條時才會有1秒左右的停頓加載。熟悉的配方aigo的外包裝依舊是熟悉的配方,紅黑配色,幾個簡單的文字,并無產品效果圖。此外,aigo的保修為3年質保,終身維護,屬于常規的行業政策。磁吸式的開盒方式,倒是讓U盤整體提升了幾個檔次的感覺。說實話,本人還是第一次用上這么高檔的U盤,以前都是塑料簡包,剪開一丟就完事,而這次將紙盒掏空后,應該還可作為一個小收納盒。aigo高速固態U盤并沒有因為自身固盤的“體質”而變大,尺寸與普通的U盤相同。全鋅合金的外觀,配合略微凸起的弧線,倒有幾分跑車流線框架感,整體顏值上深得我心。U盤上手后沒有割手感,邊緣棱角有認真打磨。aigo高速固態U盤采用標準Type-C接口設計,適用于超級筆記本、新款MacBook或者支持Type-C接口的手機設備上。雖說在新款MacBook上無需再使用U口轉接頭,易用性有巨大的提升,但要在臺式機上使用時,就得裝上C轉U公接頭。只能說略有取舍吧,對于新款MacBook用戶來說,aigo高速固態U盤還是相當便捷的。從這個一體的翻蓋設計上看,應該是沿用了之前U391型號的模具,好處在于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丟U盤蓋了。不過,翻起的角度只能到90°,并不能完全達到翻起后貼后到外殼的地步,這就導致了一些使用上的困擾,讓原先可以無視正反的Type-C接口有了方向性。使用總結【缺點】:1.翻蓋設計讓C口有了方向性。2.無掛繩開孔。【優點】:1.體積小巧,方便攜帶。2.只是U盤的樣式,卻有超過普通SSD固盤的速度。3.可直接插在Type-C接口手機上使用。在移動辦公中,用得更多的依舊是U盤。她除了攜帶方便以外,要更貼合“移動”兩字。在我的理解中,移動存儲工具就做好“移動”的工作,不要用來當倉儲盤使用,丟失數據的情況遇得還少嗎?依照我的個人經驗,在實際的辦公使用中,容量在128G至256G的會更合用,存放工程文件、視頻素質包、照片源件已綽綽有余。而500G基本就已達到“上限”,哪怕是存放NASA的8.84億像素銀河系照片也可以存放20張了。至于更大的1T容量就完全沒有必要,老老實實用NAS來倉儲會更安全。
u盤4k齊會怎么樣
在商城轉了幾圈下來,原生Type-C的U盤產品也不算少,但速度能達到SSD移動固盤的并不多,大部分還是讀速120--150 MB/s為主,可挑的也就那幾款而已。接下來,我們就折騰一下aigo Type-C高速固盤吧,看看U盤已達到何種速度。aigo Type-C高速固態U盤(以下簡稱aigo高速固態U盤)一到手,我先在手機上折騰了一陣后,發現這貨用于給手機擴容也不錯。直接讀取音視頻文件、手機連接投影或直接投屏都要比PC端要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aigo高速固態U盤默認為exFAT格式,但一些老舊安卓機型只能讀取FAT32格式,因此碰到不兼容時還需要重新格式化才行。在格式化成FAT32后,同樣可在MacBook上識別,兼容性最佳。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