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50503652.jpg)
A. 電腦的CPU的作用,閃存的作用,簡單說內存(這里指內存條的容量)是用來裝正在處理的文件或程序,CPU指處理問題的中心相當于大腦B. 什么是閃存干什么用的閃存盤是一種移動存儲產品,可用于存儲任何格式數據文件和在電腦間方便地交換數據。閃存盤采用閃存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和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具有輕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容量較大、安全可靠、時尚潮流等特征。 閃存盤可用來在電腦之間交換數據。從容量上講,閃存盤的容量從16MB到2GB可選,突破了軟驅1.44MB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閃存盤采用USB接口,讀寫速度比軟盤高許多。從穩定性上講,閃存盤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盤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部分款式閃存盤具有加密等功能,令用戶使用更具個性化。閃存盤外形小巧,更易于攜帶。C. 閃存"是什么 用在哪里,怎么用啊閃存,也叫做flash 存儲器。其存儲介質是半導體芯片,硬盤或者軟盤是磁存儲設備,光盤是光電存儲。閃存的好處是體積小,沒有機械結構,一般可重復擦寫幾百萬次,數據保存10年以上。閃存可以用USB接口與電腦連接,也就是U盤。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接口,比如SD卡,MMC卡等等,閃存也可以內置在電腦設備中,比如在路由器中作為存儲設備,應用很廣的。我們最常見的就是U盤可存儲卡了。只要有合適的接口,把存儲設備插入電腦就可以用了,電腦識別為移動存儲器。D. 電腦閃存是什么閃存(Flash Memory)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數據刪除不是以單個的字節為單位而是以固定的區塊為單位。閃存不像RAM(隨機存取存儲器)一樣以字節為單位改寫數據,因此不能取代RAM。手機內存卡,U盤,SM卡 記憶棒,都是閃存E. 電腦的閃存盤和硬盤有什么區別呢閃存盤容量相對于硬盤小,一般只有2G、4G、8G等 。體積也小,便于攜帶。存取速度是usb2.0 400~500M/s傳輸 硬盤是電腦本身自帶的,體積要大些,容量相對也要大,現在普遍是500G,1TB的容量。高速硬盤一般都在7200轉/s 一般硬盤需要數據線連接,閃存盤只要電腦有usb接口就能插,閃存盤是外置的F. 閃存是什么閃存“優盤”是這個產品最早的一個名稱,現在它的名稱早已是遍地開花,多不勝數了,什么“閃盤”、“隨身Q”之類的。最初優盤是由朗科公司發明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因為它不需要額外的物理驅動器,并且容量很大,從16M到2GB可選,突破了軟盤1.44M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優盤采用USB1.1或2.0接口標準,讀寫速度較軟盤大大提高。從穩定性上講,優盤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盤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相信你也一定有重要的文件被那可惡軟盤毀掉的慘痛經歷)。由于使用了USB接口,因此可以進行熱插拔、無外接電源、僅拇指般大小、重量約20克,攜帶使用非常方便,任何帶有USB接口的電腦都可以使用優盤。后來,優盤這個儲存用的東西被眾多公司看好,一個新名詞--閃存誕生了。閃存盤可用來在電腦之間交換數據。從容量上講,閃存盤的容量從16MB到2GB可選,突破了軟驅1.44MB的局限性。從讀寫速度上講,閃存盤采用USB接口,讀寫速度比軟盤高許多。從穩定性上講,閃存盤沒有機械讀寫裝置,避免了移動硬盤容易碰傷、跌落等原因造成的損壞。部分款式閃存盤具有加密等功能,令用戶使用更具個性化。閃存盤外形小巧,更易于攜帶。閃存是一種長期動力的非易失性的存儲器,它能在被稱為block的存儲單位中進行刪除和改編。閃存是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EEPROM)的變種,EEPROM與閃存不同的是,它能在字節水平上進行刪除和重寫,這樣EEPROM就比閃存的更新速度慢。閃存通常被用來保存控制代碼,比如在個人電腦中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SO)。當BIOS需要被改變(重寫)時,閃存可以寫到block(而不是字節)大小,使它更容易被更新。另一方面,閃存不像任意存取存儲器(RAM)一樣有用,因為任意存取存儲器必須是在字節(而不是block)水平可設定地址的。閃存卡閃存卡(Flash Card)是利用閃存(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閃存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閃存卡大概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xD-Picture Card(XD卡)這些閃存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G. 電腦中的閃存是作什么用的,和內存有什么不同貌似電腦里面只有內存和硬盤,閃存是手機里面的存儲卡,相當于硬盤了,內存就是內存條,提供電腦緩存用的H. 電腦內的閃存是什么 是神馬意思、簡單點說吧,就是一種儲存器,和硬盤一樣,只是類型不同,我們常用的優盤,MP3等等小容量的數碼產品都是閃存I. 電腦的閃存有什么用閃存就是移動硬盤,就是常說的U盤等,可以存放資料東西,到別的電腦上可以復制,存放就可以。至于有什么用就看個人需要了!!明白了嗎?J. 電腦里的“閃存”一詞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途謝謝閃存 目前主板上的BIOS大多使用Flash Memory制造,翻譯成中文就是"閃動的存儲器",通常把它稱作"快閃存儲器",簡稱"閃存"。閃存盤是一種移動存儲產品,可用于存儲任何格式數據文件便于隨身攜帶,是個人的“數據移動中心”。閃存盤采用閃存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和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具有輕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容量較大、安全可靠、時尚潮流等特征,是大家理想的便攜存儲工具. 我們常說的閃存其實只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準確地說它是非易失隨機訪問存儲器(NVRAM)的俗稱,特點是斷電后數據不消失,因此可以作為外部存儲器使用。而所謂的內存是揮發性存儲器,分為DRAM和SRAM兩大類,其中常說的內存主要指DRAM,也就是我們熟悉的DDR、DDR2、SDR、EDO等等。閃存也有不同類型,其中主要分為NOR型和NAND型兩大類。閃存的分類NOR型與NAND型閃存的區別很大,打個比方說,NOR型閃存更像內存,有獨立的地址線和數據線,但價格比較貴,容量比較小;而NAND型更像硬盤,地址線和數據線是共用的I/O線,類似硬盤的所有信息都通過一條硬盤線傳送一般,而且NAND型與NOR型閃存相比,成本要低一些,而容量大得多。因此,NOR型閃存比較適合頻繁隨機讀寫的場合,通常用于存儲程序代碼并直接在閃存內運行,手機就是使用NOR型閃存的大戶,所以手機的“內存”容量通常不大;NAND型閃存主要用來存儲資料,我們常用的閃存產品,如閃存盤、數碼存儲卡都是用NAND型閃存。這里我們還需要端正一個概念,那就是閃存的速度其實很有限,它本身操作速度、頻率就比內存低得多,而且NAND型閃存類似硬盤的操作方式效率也比內存的直接訪問方式慢得多。因此,不要以為閃存盤的性能瓶頸是在接口,甚至想當然地認為閃存盤采用USB2.0接口之后會獲得巨大的性能提升。前面提到NAND型閃存的操作方式效率低,這和它的架構設計和接口設計有關,它操作起來確實挺像硬盤(其實NAND型閃存在設計之初確實考慮了與硬盤的兼容性),它的性能特點也很像硬盤:小數據塊操作速度很慢,而大數據塊速度就很快,這種差異遠比其他存儲介質大的多。這種性能特點非常值得我們留意。NAND型閃存的技術特點內存和NOR型閃存的基本存儲單元是bit,用戶可以隨機訪問任何一個bit的信息。而NAND型閃存的基本存儲單元是頁(Page)(可以看到,NAND型閃存的頁就類似硬盤的扇區,硬盤的一個扇區也為512字節)。每一頁的有效容量是512字節的倍數。所謂的有效容量是指用于數據存儲的部分,實際上還要加上16字節的校驗信息,因此我們可以在閃存廠商的技術資料當中看到“(512+16)Byte”的表示方式。目前2Gb以下容量的NAND型閃存絕大多數是(512+16)字節的頁面容量,2Gb以上容量的NAND型閃存則將頁容量擴大到(2048+64)字節。NAND型閃存以塊為單位進行擦除操作。閃存的寫入操作必須在空白區域進行,如果目標區域已經有數據,必須先擦除后寫入,因此擦除操作是閃存的基本操作。一般每個塊包含32個512字節的頁,容量16KB;而大容量閃存采用2KB頁時,則每個塊包含64個頁,容量128KB。每顆NAND型閃存的I/O接口一般是8條,每條數據線每次傳輸(512+16)bit信息,8條就是(512+16)×8bit,也就是前面說的512字節。但較大容量的NAND型閃存也越來越多地采用16條I/O線的設計,如三星編號K9K1G16U0A的芯片就是64M×16bit的NAND型閃存,容量1Gb,基本數據單位是(256+8)×16bit,還是512字節。尋址時,NAND型閃存通過8條I/O接口數據線傳輸地址信息包,每包傳送8位地址信息。由于閃存芯片容量比較大,一組8位地址只夠尋址256個頁,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通常一次地址傳送需要分若干組,占用若干個時鐘周期。NAND的地址信息包括列地址(頁面中的起始操作地址)、塊地址和相應的頁面地址,傳送時分別分組,至少需要三次,占用三個周期。隨著容量的增大,地址信息會更多,需要占用更多的時鐘周期傳輸,因此NAND型閃存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容量越大,尋址時間越長。而且,由于傳送地址周期比其他存儲介質長,因此NAND型閃存比其他存儲介質更不適合大量的小容量讀寫請求。決定NAND型閃存的因素有哪些?1.頁數量前面已經提到,越大容量閃存的頁越多、頁越大,尋址時間越長。但這個時間的延長不是線性關系,而是一個一個的臺階變化的。譬如128、256Mb的芯片需要3個周期傳送地址信號,512Mb、1Gb的需要4個周期,而2、4Gb的需要5個周期。2.頁容量每一頁的容量決定了一次可以傳輸的數據量,因此大容量的頁有更好的性能。前面提到大容量閃存(4Gb)提高了頁的容量,從512字節提高到2KB。頁容量的提高不但易于提高容量,更可以提高傳輸性能。我們可以舉例子說明。以三星K9K1G08U0M和K9K4G08U0M為例,前者為1Gb,512字節頁容量,隨機讀(穩定)時間12μs,寫時間為200μs;后者為4Gb,2KB頁容量,隨機讀(穩定)時間25μs,寫時間為300μs。假設它們工作在20MHz。讀取性能:NAND型閃存的讀取步驟分為:發送命令和尋址信息→將數據傳向頁面寄存器(隨機讀穩定時間)→數據傳出(每周期8bit,需要傳送512+16或2K+64次)。K9K1G08U0M讀一個頁需要:5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12μs+(512+16)×50ns=38.7μs;K9K1G08U0M實際讀傳輸率:512字節÷38.7μs=13.2MB/s;K9K4G08U0M讀一個頁需要:6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25μs+(2K+64)×50ns=131.1μs;K9K4G08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131.1μs=15.6MB/s。因此,采用2KB頁容量比512字節也容量約提高讀性能20%。寫入性能:NAND型閃存的寫步驟分為:發送尋址信息→將數據傳向頁面寄存器→發送命令信息→數據從寄存器寫入頁面。其中命令周期也是一個,我們下面將其和尋址周期合并,但這兩個部分并非連續的。K9K1G08U0M寫一個頁需要:5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512+16)×50ns+200μs=226.7μs。K9K1G08U0M實際寫傳輸率:512字節÷226.7μs=2.2MB/s。K9K4G08U0M寫一個頁需要:6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2K+64)×50ns+300μs=405.9μs。K9K4G08U0M實際寫傳輸率:2112字節/405.9μs=5MB/s。因此,采用2KB頁容量比512字節頁容量提高寫性能兩倍以上。3.塊容量塊是擦除操作的基本單位,由于每個塊的擦除時間幾乎相同(擦除操作一般需要2ms,而之前若干周期的命令和地址信息占用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塊的容量將直接決定擦除性能。大容量NAND型閃存的頁容量提高,而每個塊的頁數量也有所提高,一般4Gb芯片的塊容量為2KB×64個頁=128KB,1Gb芯片的為512字節×32個頁=16KB。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之內,前者的擦速度為后者8倍!4.I/O位寬以往NAND型閃存的數據線一般為8條,不過從256Mb產品開始,就有16條數據線的產品出現了。但由于控制器等方面的原因,x16芯片實際應用的相對比較少,但將來數量上還是會呈上升趨勢的。雖然x16的芯片在傳送數據和地址信息時仍采用8位一組,占用的周期也不變,但傳送數據時就以16位為一組,帶寬增加一倍。K9K4G16U0M就是典型的64M×16芯片,它每頁仍為2KB,但結構為(1K+32)×16bit。模仿上面的計算,我們得到如下。K9K4G16U0M讀一個頁需要:6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25μs+(1K+32)×50ns=78.1μs。K9K4G16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78.1μs=26.2MB/s。K9K4G16U0M寫一個頁需要:6個命令、尋址周期×50ns+(1K+32)×50ns+300μs=353.1μs。K9K4G16U0M實際寫傳輸率:2KB字節÷353.1μs=5.8MB/s可以看到,相同容量的芯片,將數據線增加到16條后,讀性能提高近70%,寫性能也提高16%。5.頻率工作頻率的影響很容易理解。NAND型閃存的工作頻率在20~33MHz,頻率越高性能越好。前面以K9K4G08U0M為例時,我們假設頻率為20MHz,如果我們將頻率提高一倍,達到40MHz,則K9K4G08U0M讀一個頁需要:6個命令、尋址周期×25ns+25μs+(2K+64)×25ns=78μs。K9K4G08U0M實際讀傳輸率:2KB字節÷78μs=26.3MB/s。可以看到,如果K9K4G08U0M的工作頻率從20MHz提高到40MHz,讀性能可以提高近70%!當然,上面的例子只是為了方便計算而已。在三星實際的產品線中,可工作在較高頻率下的應是K9XXG08UXM,而不是K9XXG08U0M,前者的頻率目前可達33MHz。6.制造工藝制造工藝可以影響晶體管的密度,也對一些操作的時間有影響。譬如前面提到的寫穩定和讀穩定時間,它們在我們的計算當中占去了時間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寫入時。如果能夠降低這些時間,就可以進一步提高性能。90nm的制造工藝能夠改進性能嗎?答案恐怕是否!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隨著存儲密度的提高,需要的讀、寫穩定時間是呈現上升趨勢的。前面的計算所舉的例子中就體現了這種趨勢,否則4Gb芯片的性能提升更加明顯。綜合來看,大容量的NAND型閃存芯片雖然尋址、操作時間會略長,但隨著頁容量的提高,有效傳輸率還是會大一些,大容量的芯片符合市場對容量、成本和性能的需求趨勢。而增加數據線和提高頻率,則是提高性能的最有效途徑,但由于命令、地址信息占用操作周期,以及一些固定操作時間(如信號穩定時間等)等工藝、物理因素的影響,它們不會帶來同比的性能提升。1Page=(2K+64)Bytes;1Block=(2K+64)B×64Pages=(128K+4K)Bytes;1Device=(2K+64)B×64Pages×4096Blocks=4224Mbits其中:A0~11對頁內進行尋址,可以被理解為“列地址”。A12~29對頁進行尋址,可以被理解為“行地址”。為了方便,“列地址”和“行地址”分為兩組傳輸,而不是將它們直接組合起來一個大組。因此每組在最后一個周期會有若干數據線無信息傳輸。沒有利用的數據線保持低電平。NAND型閃存所謂的“行地址”和“列地址”不是我們在DRAM、SRAM中所熟悉的定義,只是一種相對方便的表達方式而已。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可以將上面三維的NAND型閃存芯片架構圖在垂直方向做一個剖面,在這個剖面中套用二維的“行”、“列”概念就比較直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