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生物復習提綱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生物復習提綱
2.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種類的多樣性、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和運動方式的多樣性。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導讀2.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種類的多樣性、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和運動方式的多樣性。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75479252.jpg)
1. 目前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2. 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種類的多樣性、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和運動方式的多樣性。3. 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4. 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5. 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6. 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7. 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8. 鰓是魚的呼吸器官。9. 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10. 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11. 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12. 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13. 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14. 氣體交換:水中O2 —— 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 —— 水中。15. 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16. 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17. 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18. 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19. 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20. 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銷襪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21. 與水域環境相比,陸地環境要復雜得多。22. 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境的適應: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做出反應。23. 環節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是無脊椎動物。24. 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稱為環節動物。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26. 身體分節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28. 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30. 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1. 兔的體溫恒定,不僅靠體表的毛,還需發達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共同協調。32. 兔的后肢較長,前肢較短,后肢肌肉發達,適于跳躍。33. 門齒——切斷食物;犬齒——撕裂食物;臼齒——磨碎食物。34. 兔的心臟和肺的結構及部位與人體的相似,這說明了人與兔的分類很接近,同屬哺乳動物。35. 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雜食性(如人)。36. 盲腸主要用于消化纖維,草食性動物盲腸發達。37. 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于切斷植物纖維,臼齒適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發達的盲腸,這些都是與它們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38. 兔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有發達的四肢,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39. 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是脊椎動物,種類很多,地球上大約有4000多種,除極個別種類外,都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40.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41. 鳥的外形呈流線形,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42. 鳥的羽毛分正羽和絨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軸,翼呈扇形,可增大與空氣接觸的面積,便于扇動空氣而飛行。43. 鳥的胸肌發達,附于龍骨突,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44. 鳥的骨骼中空,輕而堅固,胸骨突出,有龍骨突的結構,便于發達的胸肌附于胸骨(龍骨突),減輕重量,利于飛行。45. 鳥類消化特點: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滿足飛行時能量的消化;糞便不貯存,減輕體重,利于飛行;直腸短,排便頻繁。46. 鳥的心臟發達,工作能力強,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飛行。47. 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不是呼吸器官),輔助肺進行呼吸,滿足飛行時氧氣的需要。48. 鳥的全身都是為飛行而設計。49. 恒溫動物:哺乳動物、鳥類。50. 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體溫高而恒定。51.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的種類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種類的4/5),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52. 昆蟲的翅與鳥翼結構不同,但就適于飛行來看都有這些共同點:都有利于飛行的扇形結構,這些結構的運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氣中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相對身體來說,都有輕、面積大的特點,利于扇動空氣而飛行。53. 翅對昆蟲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取食,逃避敵害,擴大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尋偶交配,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54. 昆蟲的外部特征: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會發生蛻皮),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55. 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有蜘蛛、蜈蚣、蝦、蟹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56.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過變態發育,此后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57. 動物的行為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5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組成的。59. 運動系統由骨、骨骼肌和骨連接組成。60. 人有206塊骨,包括顱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動)、
人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生物復習提綱
2.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種類的多樣性、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和運動方式的多樣性。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