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電腦u盤做雙系統
筆記本電腦u盤做雙系統
除了雙系統或雙硬盤以外,其實還有一件比較簡單靈活,并且成本較低的方法,那就是Windows To Go(以下簡稱WTG),它能將系統部署在移動存儲設備里,比如移動硬盤或U盤,在PC啟動的時候,用裝有WTG系統的移動存儲設備引導啟動,這樣移動存儲設備里的系統,就能像本地磁盤的系統那樣正常安裝驅動和軟件來使用了。等碰到需要應急的情況,直接插入使用,不需要像重裝或者恢復系統那樣,還要重新安裝驅動和軟件,也不怕硬盤故障,還需要更換硬盤才能安裝系統。
導讀除了雙系統或雙硬盤以外,其實還有一件比較簡單靈活,并且成本較低的方法,那就是Windows To Go(以下簡稱WTG),它能將系統部署在移動存儲設備里,比如移動硬盤或U盤,在PC啟動的時候,用裝有WTG系統的移動存儲設備引導啟動,這樣移動存儲設備里的系統,就能像本地磁盤的系統那樣正常安裝驅動和軟件來使用了。等碰到需要應急的情況,直接插入使用,不需要像重裝或者恢復系統那樣,還要重新安裝驅動和軟件,也不怕硬盤故障,還需要更換硬盤才能安裝系統。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69938852.jpg)
筆記本電腦u盤做雙系統(筆電腦記本電腦u盤做雙系統教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過要做事的時候,突然發現電腦系統崩潰或者硬盤損壞這樣的情況,而且手上的事情還很緊急。這種情況公司的一些客戶碰到過,我同事前陣子也碰到過,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所以現在我們公司一些比較重要的崗位電腦上都有2個固態硬盤,每個固態硬盤都裝了一套系統,全部軟件都安裝上,然后一套日常用,一套應急用。這樣雖然成本較高,但是安全,真碰到系統崩潰或硬盤損壞,那直接用備用固態硬盤啟動,切換到另一套系統就行了。除了雙系統或雙硬盤以外,其實還有一件比較簡單靈活,并且成本較低的方法,那就是Windows To Go(以下簡稱WTG),它能將系統部署在移動存儲設備里,比如移動硬盤或U盤,在PC啟動的時候,用裝有WTG系統的移動存儲設備引導啟動,這樣移動存儲設備里的系統,就能像本地磁盤的系統那樣正常安裝驅動和軟件來使用了。等碰到需要應急的情況,直接插入使用,不需要像重裝或者恢復系統那樣,還要重新安裝驅動和軟件,也不怕硬盤故障,還需要更換硬盤才能安裝系統。普通U盤,雖然體積小巧便攜,但是普遍的讀寫性能和穩定性相對都比較差。如今的固態U盤性價比也十分突出,讀寫性能和穩定性更是遠超普通U盤。為了讓WTG系統能更流暢的啟動和運行,這是我選擇了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 128G版來作為WTG系統的載體。這款移動固態U盤具有USB-A和USB-C兩種接口,不僅支持PC ,還能兼容手機平板燈設備,適用范圍廣,并且讀取速度最高可達5電腦20MB/s,寫入速度可達420MB/s,性能十分強大。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的包裝盒設計十分簡約,左上角是品牌Logo,右下角則是容量標簽。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的外觀采用流線型跑車設計,機身外殼是高品質鋅合金,整體的質感十分出色。U盤三維是69.4*20.75*8.7mm,重量是38克,非常小巧便攜。在U盤的兩端,還分別印有品牌Logo和容量。將U盤翻面,就可以看到兩端的插頭,分別是USB-A和USB-C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的兩個插頭保護蓋都采用了上翻引擎蓋設計,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U盤接口,并且不用擔心會丟蓋帽。電腦將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插入電腦,用CrystalDiskInfo先檢測下,目前讀寫都是0.用CrystalDiskMark測試,持續寫入508MB/s,持續讀取425.80MB/s,性能相當不錯。實際使用的時候,我從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盤復制單個5G多的大文件到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寫入速度基本穩定在360MB/s左右。然后我從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復制了一個20多G的單個大文件到之前的M.2固態硬盤里,讀取速度基本穩定在475MB/s左右。這樣的讀寫性能遠遠超過普通U盤。接下來,我就準備用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來制作WTG系統了。首先我準備一個最新版的Windows 11的系統鏡像,借著這次機會,順便來體驗一下如今Win11的表現。如果是作為重要崗位的備用系統,最好是同樣版本的系統,這樣能避免出現其他問題。我目前制作的這個WTG系統,是準備做應急備用的,順便也要了解一下新系統,畢竟現在的品牌機,預裝的也都是Win11了。然后通過Win10系統自帶的虛擬光驅加載上面的系統鏡像。然后登場的就是這次的主角了,WTG輔助工具,這個軟件制作WTG系統也是非常方便。首先點擊下方的瀏覽按鍵。然后到虛擬光驅的Sources文件夾下找到“Install.wim”文件并打開這時候瀏覽按鍵的右邊就會顯示出剛才打開的文件路徑。然后選擇要安裝的可移動設備,我這里自然是選擇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再往下就是選擇系統的版本,具體有哪些可選擇就看系統鏡像了。到了這一步,主要設置就完成了,我另外取消了“屏蔽本機硬盤”這個功能,如果勾選這個功能,到時候主機的硬盤就無法訪問了,這個是否勾選,就看使用場景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部署。會彈窗提示整個磁盤被刪除,我的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文件已整理,所以這里肯定選擇“是”接下來就什么都不用做了,等就完事了。在彈出下面這個窗口的時候,就說明WTG系統制作完成。這時候可以看到,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的空間被用了9.36G。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試試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里面的WTG系統,我準備用筆記本電腦來測試,可以看到,系統是win10的。重啟進入bios,將啟動選項改成了“UEFI USB Hard Disk”最先,然后保存并重啟。這時候筆記本的啟動引導就是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由于是系統部署完的首次啟動,所以會慢一些,然后就像新裝的系統開始進行初始化的選擇。初始化后就進入了系統,全新的操作系統,甚至還沒來得及激活。在“此電腦”里可以看到,C盤是118G,也就是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然后此時的可用空間僅剩90.8G,系統占用了27G多,后面裝完驅動和軟件,可用空間還會進一步減少。至于D盤和E盤,就是筆記本電腦自帶的固態硬盤空間了。在磁盤管理器里可以清楚地看到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和筆記本電腦內置的固態硬盤的所有磁盤分區。由于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本身讀寫性能強大,所以驅動和軟件的安裝也很快,裝好驅動和軟件后,就能像之前那樣正常使用了。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配備有USB-C接口,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基本都有這個接口,安卓手機也基本都是這個接口。所以在平時使用的時候,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還能給手機做備份U盤,這也是非常的實用。有了內置WTG win11系統的aigo U393雙接口高速固態U盤,以后我的電腦就算系統突然崩潰,或者像之前那樣固態硬盤損壞,我也還能繼續做事。這對于一些比較緊急而重要的工作任務,就非常有必要了。重裝系統很快,但是軟件就不一定能快得起來了。WTG系統的用途其實還挺多的,例如MAC OS用途想用Windows,也可以通過WTG來實現。具體就看用戶如何發掘應用場景了。
筆記本電腦u盤做雙系統
除了雙系統或雙硬盤以外,其實還有一件比較簡單靈活,并且成本較低的方法,那就是Windows To Go(以下簡稱WTG),它能將系統部署在移動存儲設備里,比如移動硬盤或U盤,在PC啟動的時候,用裝有WTG系統的移動存儲設備引導啟動,這樣移動存儲設備里的系統,就能像本地磁盤的系統那樣正常安裝驅動和軟件來使用了。等碰到需要應急的情況,直接插入使用,不需要像重裝或者恢復系統那樣,還要重新安裝驅動和軟件,也不怕硬盤故障,還需要更換硬盤才能安裝系統。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