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第一次聽到有小伙伴遇到這個坑的時候都暈了下,原諒我基礎知識不扎實,竟然沒注意到主板BIOS也是有容量限制的,咳咳,BIOS有存儲空間大小?嗯,是的,這個大小以前沒出啥問題,可現在,問題來了……
BIOS文件超過了芯片空間大小
最近發現上游硬件廠商和系統廠商都很積極,BIOS似乎也有向顯卡驅動發展的趨勢,從早先升級BIOS版本解決Bug到今天升級BIOS優化硬件性能,越來越多主板廠商“熱衷”推出新版BIOS,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對于這樣容量只多出以點點的BIOS文件,玩家們自己交流的過程中也給出“用鏈接里的UEFITool可以把Instant Flash的那個文件解包出bin來刷”這樣的建議。
可隨著硬件產品持續升級,BIOS文件容量過大的問題越來越麻煩。
以AMD平臺為例,AMD銳龍處理器除了性能、價格方面的突出表現,堅持AM4接口不變、新老平臺持續保持兼容也為人所津津樂道,至少到2020年AMD都不會換接口,看起來只有到了DDR5內存時代才會不得不換。
但是想做到這一點,其實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讓老主板支持新處理器,復雜性遠超一般人想象。
比如兩年前設計300系列主板的時候,廠商幾乎不可能想到銳龍會在兩年時間內發生這么大的規格變化,核心數量、功耗、內存頻率等等,這都對主板在供電、散熱、走線等方面設計的扎實性、前瞻性都是極大的挑戰。Intel八代酷睿拒絕200系列主板的理由不就是供電規范跟不上。
這看上去是件好事兒,可問題是誰能想到老主板卻被BIOS芯片容量給卡住了。BIOS SPI EEPROM芯片的容量限制問題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前幾年主板BIOS芯片的容量基本都還是16MB,而隨著支持處理器的越來越多、功能特性的越來越豐富復雜,這點容量已經捉襟見肘了,面對AMD給出的最新微代碼Agesa ComboAM4 1.0.0.3a甚至已經塞不下了,如何解決需要從軟硬兩個方面入手。
簡單粗暴地提升容量
既然BIOS文件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那最簡單的莫過于直接升級BIOS芯片容量了。目前廠商使用的主要是16MB的BIOS芯片,但是為了支持多代AM4處理器,AMD給出的ComboAM4 1.0.0.3a微代碼體積明顯膨脹,再加上主板廠商自有的功能,16MB BIOS已經捉襟見肘。
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法當然是增加BIOS芯片容量,主板廠商在推出新更新版X470、B450、A320主板時,主要就是將BIOS芯片容量翻番到32MB(256Mb),看齊的X570,這樣既能支持三代銳龍,也不用犧牲任何已有功能,包括繼續支持七代APU和速龍,它們搭配A320顯然非常合適。
實際上,早先DIY比較流行的時代,其實是有玩家自己DIY更換BIOS芯片的,可顯然,這樣的玩法不太科學,畢竟硬件損壞的話,整張BIOS也就直接報廢了。
于是,在BIOS文件大于主板BIOS芯片存儲容量的時候,從軟件入手似乎更靠譜一些。
仔細挑選BIOS文件版本
新BIOS支持老主板是件好事兒,可老用戶BIOS芯片存儲空間較少的問題又很難直接通過硬件升級手段解決,于是,部分貼心的廠商就開始嘗試修改BIOS文件,在實現必要硬件優化的基礎上,去掉一些耗費空間的冗余文件,以達到降低BIOS文件大小的目的。
微星在介紹其X470、B450、X370、B350、A320(沒錯還有它)老主板支持三代銳龍的最新Beta測試版BIOS的時候,就透露了三點:
首先,新BIOS放棄了對28nm工藝的Bristol Ridge APU/速龍處理器的支持,它們是第一代AM4接口產品,用的還是推土機CPU、GCN GPU老架構。
其次,新BIOS不再支持SATA RAID模式。
第三,新BIOS取消了Click BIOS 5圖形界面設計,換成了文字界面、分辨率更低的Click BIOS GSE Lite,同時取消了一些附加功能,但保留AMP、Smart Fan、M-Flash等。
已經有一些廠商刪掉對28nm工藝七代APU和速龍處理器的支持,還取消了SATA RAID功能,微星還將Click BIOS 5圖形界面換成了低分辨率的Click BIOS GSE Lite文字界面。
這樣一來,一些“簡化”版的BIOS版本,的確也能實現升級優化硬件的作用,只不過,在圖形化界面等方面,用戶就只能尷尬的等待了。
至于魚和熊掌如何選擇,就需要用戶自己考慮了。目前根據不少用戶的反應,除了廠商的主動優化外,用戶在升級過程中,更多要注意下BIOS的升級說明提示。
如果是不太方便的英文界面,那至少要仔細讀讀其中“not????”的部分,看準了再決定是否升級。
至于具體的升級教程,小伙伴們需要嗎?小獅子本來的意愿是將BIOS升級和升級失敗的補救措施整合在一起來講,就看大家意愿如何了?要不就簡單點、華碩、技嘉這兩家最最最主流的講講得了?(文/小呆)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