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產栽培的幾種方法
水稻高產栽培的幾種方法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蘗、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谷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蘗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導讀水稻從種子發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蘗、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谷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蘗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72814152.jpg)
1、水稻一生概述水稻從種子發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蘗、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谷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蘗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水稻是喜水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個生育階段對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規律,實行科學用水,是奪取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2.1 水稻節水技術概述水稻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們把水稻稱為水生作物,這說明它離不開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條件下生長,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分不開。人們稱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個生育階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層。有時田面需要淺水,有時不需要水層,實踐上看,水稻是一種半水生作物,這就為水稻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舊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不利于根系發育,因此普遍低產。高產水稻必須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術,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水稻的高產經驗是:“要以根定水”“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產”;二是“水肥氣熱”這四個條件與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干干濕濕,壯根保葉,提高產量。在稻田水、肥、氣、熱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就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生育進行促控,這是水稻節水高產灌溉技術研究的基本原理。節水灌溉具有許多優點。2.1.1 更新土壤生態環境,提高氧化還原電位,能排除有害物質,防止爛根,有利于根系發育。2.1.2 能抑制氮素過量吸收,有抑制無效分蘗效果,并能提高稻株體內的碳氮化,促使結實良好,防止蟲害與水稻穗莖瘟病的發生。3.1.3 使土壤呈氧化狀態,可增加鉀氧化,使水稻的莖桿組織堅硬而不倒伏。3.1.4 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釋放,促進有機質分解,為水稻下階段生長提供良好條件。3.1.5 使稻株既獲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氣不足,水、肥、氣、熱等因素得到合理調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晝夜溫差,促使分蘗早生快發,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夠限制氮素的過量吸收,能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推遲封垅,控制葉片的角度和基部節間伸長,提高稻株碳氮化,促進生育轉換,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葉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加千粒重。3.1.6 水稻群體,協調生長,能形成高產株型(高產株型就是上邊的三個葉片短,下面的三個節間短,)充分發揮水稻高產優勢。3.1.7 田間滲漏及棵間蒸發等水稻生態耗水的合理調節,減少了稻田養分流失。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使水稻高產再高產。2.2 水稻的需水規律水是肥的“總開關”,也是土壤中空氣、溫度的“調節器”,因而水對水稻的生長直接起著促進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對奪取水稻高產關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種途徑,即“棵間蒸發,葉面蒸騰,田間滲漏。2.2.1 棵間蒸發:就是植株之間所消耗的水量(稱為生態需水)。2.2.2 葉面蒸騰:就是作物將從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的現象(也稱為生理需水)。2.2.3 地下滲漏:就是當水稻根系活動層中土壤水分超過飽和水量時,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的重力水。根據多年觀測試驗所得數據,水稻日需水強度是;分蘗7.0毫米,孕穗拔節期8.6毫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需水高峰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分蘗期(峰值主要由棵間蒸發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節期(峰值主要是葉面蒸騰形成的)。棵間蒸發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植株少,葉面積小,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間蒸發量就高。相對隨著植株的增多和葉面積的增大,葉面蒸騰逐漸上升,到孕穗拔節期日平均需水量達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漸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水稻的整個需水規律。2.3 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術2.3.1 育苗技術農諺說的好:“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水稻育苗好壞對水稻全年生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應用“
水稻高產栽培的幾種方法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蘗、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谷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蘗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