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9/wz/18317287152.jpg)
禮案的相關(guān)詞: 禮遇、禮至、禮俗、禮敬、禮賢、禮教、禮貌、禮盒、禮數(shù)、禮部禮案的意思:掌管官妓樂籍的部門;亦作“樂案”。官妓樂籍檔案禮案的拼音:[ lǐ àn ]近義詞的意思:1、禮庠:謂于庠序行祭奠之禮。2、禮園:指修習(xí)禮儀之處。3、禮器:禮器是古代漢族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quán)力。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進入商周社會后,禮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成為“禮治”的象征,用以調(diào)節(jié)王權(quán)內(nèi)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wěn)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shù)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鐘、鐃)和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進入秦漢社會后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為繼,從而使青銅禮器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4、禮餼:禮餼(禮餼)清魏源《圣武記》卷六:“我使臣過境時,邊臣以察罕汗命,厚致禮餼,以兵護行。”5、禮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機構(gòu)的六部之一。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xué)校、科舉等事。6、禮包:用作禮品的裝有食品、用品等的包,多有精美裝飾:新年~。7、禮遇:禮遇,漢語詞匯。拼音:lǐyù指以禮相待。受到禮遇。以優(yōu)厚的禮節(jié)相待遇。8、禮畢:禮畢,拼音lǐbì,意思是樂名。9、禮數(shù):基本信息詞目:禮數(shù)讀音:lǐshù基本解釋1、禮節(jié);禮貌的等級污了禮數(shù),怕人笑話。——曹雪芹《紅樓夢》2、禮義的等級。10、禮貌:禮貌,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尊重與友好的體現(xiàn)。11、禮至:lǐzhìㄌㄧˇㄓㄧˋ禮至(禮至)古樂章名。漢荀悅《漢紀(jì)·惠帝紀(jì)》:“皇帝入廟門,奏《禮至》,以為行步之節(jié),猶古《采薺》、《肆夏》也。”按,《漢書·禮樂志》、《宋書·樂志一》、《北史·儒林傳下·何妥》“禮至”均作“永至”。朱起鳳認為“永至”之“永”為“禮”之形訛。參閱《辭通》卷十六。12、禮賢:禮賢,漢語詞匯。拼音:lǐxián釋義:1、禮遇賢者。2、北京大興區(qū)禮賢鎮(zhèn)13、禮敬:以合于禮儀的舉動表示尊崇。14、禮俗:禮俗,指禮儀習(xí)俗,即婚喪、祭祀、交往等各種場合的禮節(jié)。傳統(tǒng)的禮俗內(nèi)容有冠禮、生辰、婚姻、祭拜、座次、喪葬等。15、禮金:作為禮物的現(xiàn)金。禮案造句:1、戊子,馬嘉禮案議結(jié),免案內(nèi)官所坐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