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原文_翻譯及賞析
拾得原文_翻譯及賞析
拾得以其佛法高深和詩歌才華聞名,被佛門弟子認為是文殊、普賢菩薩的轉世。其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被民間奉為“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拾得留下許多詩偈,其詩作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掛懷。其詩作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胸懷,常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為后人所推崇。其中《寒山問拾得》中展現了兩人間的對話,體現了他們的態度。有一天,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應對?”。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又問:“還有什么妙法可以避免這些?”。拾得回答:“我曾看過彌勒菩薩的偈語,你且聽我念。
導讀拾得以其佛法高深和詩歌才華聞名,被佛門弟子認為是文殊、普賢菩薩的轉世。其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被民間奉為“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拾得留下許多詩偈,其詩作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掛懷。其詩作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胸懷,常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為后人所推崇。其中《寒山問拾得》中展現了兩人間的對話,體現了他們的態度。有一天,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應對?”。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又問:“還有什么妙法可以避免這些?”。拾得回答:“我曾看過彌勒菩薩的偈語,你且聽我念。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9/wz/18309312652.jpg)
唐代高僧豐干禪師,曾住于天臺山國清寺。一天,在松林中散步時,他聽到山道旁傳來孩子的哭聲。原來是一個幼小的孩子,衣衫不整但相貌奇偉。詢問附近村莊,無人知曉其來歷,豐干禪師便將這孩子帶回國清寺,等待其家人認領。因其由豐干禪師拾得,故眾人稱其為“拾得”。在唐代貞觀年間,拾得由天臺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該院因此聞名遐邇,即為今日的蘇州寒山寺。張繼的《楓橋夜泊》即據此故事創作。拾得以其佛法高深和詩歌才華聞名,被佛門弟子認為是文殊、普賢菩薩的轉世。其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被民間奉為“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拾得留下許多詩偈,其詩作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掛懷。其詩作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胸懷,常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為后人所推崇。其中《寒山問拾得》中展現了兩人間的對話,體現了他們的態度:有一天,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應對?”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又問:“還有什么妙法可以避免這些?”拾得回答:“我曾看過彌勒菩薩的偈語,你且聽我念: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訊息,何愁道不了?”拾得的詩文也頗受歡迎,如《松月冷颼颼》一詩,展現了其超脫的意境和深邃的禪意。松月冷颼颼,片片云霞起。匼匝幾重山,縱目千萬里。溪潭水澄澄,徹底鏡相似。可貴靈臺物,七寶莫能比。此詩描繪了松月下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對禪理的深刻理解和超脫的人生境界。
拾得原文_翻譯及賞析
拾得以其佛法高深和詩歌才華聞名,被佛門弟子認為是文殊、普賢菩薩的轉世。其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被民間奉為“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拾得留下許多詩偈,其詩作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掛懷。其詩作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胸懷,常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為后人所推崇。其中《寒山問拾得》中展現了兩人間的對話,體現了他們的態度。有一天,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應對?”。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寒山又問:“還有什么妙法可以避免這些?”。拾得回答:“我曾看過彌勒菩薩的偈語,你且聽我念。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