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分為復雜指令集計算機(CISC)和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1. x86架構大部分我們所使用的電腦和服務器,采用了x86架構的處理器,主要來自intel和AMD。x86架構基于CISC指令集,CPU分為x86和x86-64兩種類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x86-64,即64位處理器。2. ARM架構我們的手機幾乎都采用了ARM架構,它使用的是RISC指令集。ARM的優勢在于低功耗,非常適合手機等移動設備,而x86架構的處理器在高功耗方面無法滿足移動設備的需求。華為的麒麟處理器、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等都采用了ARM架構。此外,許多工控系統、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機頂盒等家庭設備也使用了ARM架構。由于美國的禁售令,ARM停止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這家英國公司因此受到了關注。ARM成立于1991年,后被日本軟銀收購,公司專注于出售IP(技術知識產權),并不自行設計和制造芯片,處于處理器架構鏈的最高端。如果ARM不再向華為授權,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等可能無法使用最新的架構。3. MIPS架構MIPS架構是一種RISC(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架構,由MIPS科技公司于1981年開發并授權,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網絡設備、個人娛樂設備等領域。例如,使用MTK芯片的家庭無線路由器大多采用MIPS架構的處理器。我國的自主處理器“龍芯”基于MIPS架構,中科院計算所獲得了MIPS的永久性結構授權,兼容MIPS架構,所有核心架構均為自主研發。4. RISC-V架構RISC-V架構是一種基于RISC的精簡指令集開源架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設計、制造和銷售RISC-V芯片和軟件,無需獲得ARM、MIPS那樣的授權,也沒有使用限制。與x86、ARM架構相比,RISC-V較為年輕,誕生于2010年,由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發布。RISC-V架構被視為解決國產民用處理器困境的最終方案。從長遠角度看,基于x86、ARM等架構的處理器存在“假自主”的問題,仍然受到intel、arm等公司的授權限制。例如,由于禁售令,arm中斷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停止了相關授權服務,長期來看,這可能對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產生較大影響。目前,x86是PC和服務器的主流,ARM是移動設備的主流,而RISC-V有潛力成為未來的主流。阿里巴巴集團正在基于RISC-V架構進行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