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提出,兒童心理發展是內外因素作用下的量和質的變化過程。
影響兒童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成熟、自然經驗、社會環境以及平衡化。其中,平衡化為皮亞杰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由同化和順應組成。皮亞杰認為,成熟、自然經驗與社會環境是經典性因素,而平衡化才是兒童發展真正的驅動力。
基于此,皮亞杰構建了認知發展理論。他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0至2歲為感知運動階段,2至7歲為前運算階段,7至11歲為具體運算階段,而11歲后則進入形式運算階段。對于幼兒而言,他們主要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因此,這兩個階段成為研究的焦點。
皮亞杰理論強調了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自我調節能力。在不同發展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不斷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通過同化和順應的動態平衡,兒童能夠構建更復雜的認知結構,促進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