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買江塢”的出處是哪里
“同時買江塢”的出處是哪里
“同時買江塢”全詩;《寄漢陽故人》;唐代張籍;知君漢陽住,煙樹遠重重。歸使雨中發,寄書燈下封。同時買江塢,今日別云松。欲問新移處,青蘿最北峰。作者簡介(張籍);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導讀“同時買江塢”全詩;《寄漢陽故人》;唐代張籍;知君漢陽住,煙樹遠重重。歸使雨中發,寄書燈下封。同時買江塢,今日別云松。欲問新移處,青蘿最北峰。作者簡介(張籍);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9/wz/18316999852.jpg)
“同時買江塢”出自唐代張籍的《寄漢陽故人》。“同時買江塢”全詩《寄漢陽故人》唐代張籍知君漢陽住,煙樹遠重重。歸使雨中發,寄書燈下封。同時買江塢,今日別云松。欲問新移處,青蘿最北峰。作者簡介(張籍)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同時買江塢”的出處是哪里
“同時買江塢”全詩;《寄漢陽故人》;唐代張籍;知君漢陽住,煙樹遠重重。歸使雨中發,寄書燈下封。同時買江塢,今日別云松。欲問新移處,青蘿最北峰。作者簡介(張籍);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