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是李潮嗎
李陽冰是李潮嗎
李陽冰不是李潮。據朱關田先生考證,李陽冰,字少溫,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后遷居云陽(今陜西涇陽),遂稱京兆人。李陽冰約生于開元九、十年(721—722年)間,卒于貞元初年(785—787年)。唐朝書法家。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陽冰即李潮的觀點,他們這種觀點雖得到一些人的認可,但大多數人是不認同這種提法的。清顧炎武即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反駁:“陽冰趙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溫,見于《宣和書譜》,與其名相應。若為潮,而以陽冰、少溫為字,于義旨無取。陽冰工篆書,潮工八分,觀趙氏《金石錄》載《城隍神祠記》、《忘歸臺銘》、《孔子廟記》、《先塋碑》、《三墳記》等為李陽冰篆書而《慧義寺彌勒像碑》、《彭元曜墓志》為李潮書,則非一人明矣。”朱關田先生為此還專門著《李陽冰、李潮小議》進行了詳細論辨,重新確立李陽冰和李
導讀李陽冰不是李潮。據朱關田先生考證,李陽冰,字少溫,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后遷居云陽(今陜西涇陽),遂稱京兆人。李陽冰約生于開元九、十年(721—722年)間,卒于貞元初年(785—787年)。唐朝書法家。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陽冰即李潮的觀點,他們這種觀點雖得到一些人的認可,但大多數人是不認同這種提法的。清顧炎武即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反駁:“陽冰趙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溫,見于《宣和書譜》,與其名相應。若為潮,而以陽冰、少溫為字,于義旨無取。陽冰工篆書,潮工八分,觀趙氏《金石錄》載《城隍神祠記》、《忘歸臺銘》、《孔子廟記》、《先塋碑》、《三墳記》等為李陽冰篆書而《慧義寺彌勒像碑》、《彭元曜墓志》為李潮書,則非一人明矣。”朱關田先生為此還專門著《李陽冰、李潮小議》進行了詳細論辨,重新確立李陽冰和李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6/wz/18337614152.jpg)
李陽冰不是李潮。據朱關田先生考證,李陽冰,字少溫,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后遷居云陽(今陜西涇陽),遂稱京兆人。李陽冰約生于開元九、十年(721—722年)間,卒于貞元初年(785—787年)。唐朝書法家。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陽冰即李潮的觀點,他們這種觀點雖得到一些人的認可,但大多數人是不認同這種提法的。清顧炎武即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反駁:“陽冰趙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溫,見于《宣和書譜》,與其名相應。若為潮,而以陽冰、少溫為字,于義旨無取。陽冰工篆書,潮工八分,觀趙氏《金石錄》載《城隍神祠記》、《忘歸臺銘》、《孔子廟記》、《先塋碑》、《三墳記》等為李陽冰篆書而《慧義寺彌勒像碑》、《彭元曜墓志》為李潮書,則非一人明矣。”朱關田先生為此還專門著《李陽冰、李潮小議》進行了詳細論辨,重新確立李陽冰和李潮不是同一個人的事實。
李陽冰是李潮嗎
李陽冰不是李潮。據朱關田先生考證,李陽冰,字少溫,祖籍趙郡(今河北省趙縣),后遷居云陽(今陜西涇陽),遂稱京兆人。李陽冰約生于開元九、十年(721—722年)間,卒于貞元初年(785—787年)。唐朝書法家。元人吾丘衍曾提出李陽冰即李潮的觀點,他們這種觀點雖得到一些人的認可,但大多數人是不認同這種提法的。清顧炎武即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反駁:“陽冰趙郡人,太白族叔,其字少溫,見于《宣和書譜》,與其名相應。若為潮,而以陽冰、少溫為字,于義旨無取。陽冰工篆書,潮工八分,觀趙氏《金石錄》載《城隍神祠記》、《忘歸臺銘》、《孔子廟記》、《先塋碑》、《三墳記》等為李陽冰篆書而《慧義寺彌勒像碑》、《彭元曜墓志》為李潮書,則非一人明矣。”朱關田先生為此還專門著《李陽冰、李潮小議》進行了詳細論辨,重新確立李陽冰和李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