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說明:增加了金士頓DTMAX,速度可以媲美主流固態移動硬盤。
影響U盤速度的關鍵要素不是USB接口,而是主控和存儲介質,高性能U盤都需要配合高性能的主控并進行優化,才能保證順序讀寫、4K讀寫都處于高速狀態。
高速U盤有個缺點,速度快了發熱量就大,熱量散發不出去就能影響到穩定性(開始傳輸挺快,越到后面越慢),為了提高穩定性,高速U盤多采用金屬材質,提高散熱速度,所以高速盤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燙手。
閃存方面大部分U盤使用的是TLC顆粒,少部分使用MLC,極少有用SLC的,因為價格太貴,沒有競爭力,同時必需的使用場景也不多。
主控方面,市面上大部分廠家采用的是擎泰、群聯、慧榮、聯盛、鑫創、安國、芯邦等外部主控,閃迪則是自研主控,配合自己生產的顆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同時兼顧到速度和穩定性。
速度較快的U盤品牌主要有閃迪、三星、聯想、愛國者等品牌,這些U盤中有些我有過,速度上大部分與低端移動固態U盤(讀速400-500MB/s)相當。
三星BAR+ 128G版BAR+這款U盤不同容量不同速度,128G以上的才具有高速讀取能力,64G及以下的讀寫速度比普通U盤優勢不明顯,賣的還貴,我認為買三星就要買128G的。
在我這篇回答里面,三星是速度最慢的U盤,但做工很好。2020年寫這篇回答時,128G版標稱讀速300MB/s,我買來后一測試居然達到了379MB/s,都快趕上閃迪的CZ880了,一時間讓我覺得三星真低調,簡直是來給我送驚喜的。不知什么時候,三星把標稱讀速改成了400MB/s,這個速度我還沒有測出過來。
閃迪CZ880CZ880標稱速度420MB/s,標稱寫速380MB/s,因為寫速提高了很多,所以U盤的外形大了不少。這款U盤速度容量128GB起步,最大1TB,他們的讀寫速度都一樣,如果沒有特殊需求128GB的足夠了。如果你把U盤當做U盤來用,32GB都夠全球99%的人用,但一多半的人把U盤兼做硬盤用。
聯想L7C與愛國者U393聯想L7C和愛國者U393的優勢都是雙接口,既可用于電腦也可用于安卓手機,速度快的同時個頭也不小,比CZ880大了很多,重量是20g,作為金屬、雙接口U盤可以接受。
L7C的標稱讀速是550MB/s,標稱寫速是500MB/s,我沒有測試過這款U盤,所以上了個京東用戶的測試圖,來自以下鏈接,侵刪。評價里面的測試速度基本都是400+,還沒有見到速度超過500的,或許是測試條件/軟件與實驗室不一樣。
愛國者U397U397我買了有段時間了,沒有寫測評也沒推薦,因為測速發現讀、寫速度都超過900MB/s了,4K讀速只有27.63MB/s,連讀速560的海康威視S560(105MB/s)都比不上,實在對不起現代固態U盤這個名字。
金士頓DTMAX關注這款U盤有段時間了,剛發布那會兒雷聲大、不下雨,現在終于上市了。但沒想到256G版只賣219元,這和以往金士頓的特點不太一樣。
金士頓的U盤一向穩定、同價格速度偏慢,金士頓新推出的DTMAX讀取速度1000MB/s,寫入速度900MB/s,這是主流固態移動硬盤的速度。
總結我認為買U盤不能只看速度,穩定性和易用性也很重要,128G的高速盤基本都在200元左右,他們之間的競爭主要比的是速度、功能、售后、易用性。
以上U盤中,我個人的選擇順序是:CZ880、DTMAX、BAR+ 128G;這只是我根據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作出的選擇。如果需要買U盤的話,請根據自己實際使用環境選擇。
我日常用的是CZ880 128GB版,主要原因是速度快,沒有用壞之憂,我一般最多用到其中的20GB,大多數時間U盤是空的,只作為數據的轉移載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