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腦硬盤分區不見了怎么辦
首先插入丟失空間的磁盤并打開DiskGenius,接著打開磁盤屬性,然后在左邊選擇需要找回空間的磁盤并在圓筒處點擊右鍵選擇修改分區參數,在紅色標記的地方修改并按確定,最后點擊保存更改并選擇格式化即可。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用于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蛋白質計算機等。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鐘就可完成。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準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后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視頻、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已達到用戶的預期結果。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機)組成的、能計算普通PC機和服務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復雜課題的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超級計算機擁有最強的并行計算能力,主要用于科學計算。在氣象、軍事、能源、航天、探礦等領域承擔大規模、高速度的計算任務。在結構上,雖然超級計算機和服務器都可能是多處理器系統,二者并無實質區別,但是現代超級計算機較多采用集群系統,更注重浮點運算的性能,可看著是一種專注于科學計算的高性能服務器,而且價格非常昂貴。一般的超級計算器耗電量相當大,一秒鐘電費就要上千,超級計算器的CPU至少50核也就是說是家用電腦的10倍左右,處理速度也是相當的快,但是這種CPU是無法購買的,而且價格要上千萬。
2. 移動硬盤連上電腦了但是我的電腦里找不到移動硬盤
移動硬盤連接電腦查詢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一:
1.首先右鍵點擊“計算機”,在下拉菜單中左鍵點擊“管理”。
拓展資料:盤符是DOS、WINDOWS系統對于磁盤存儲設備的標識符。一般使用26個英文字符加上一個冒號:來標識。由于歷史的原因,早期的PC機一般裝有兩個軟盤驅動器,所以,"A:"和"B:"這兩個盤符就用來表示軟驅,早期的軟盤尺寸有8寸、5寸、3.5寸等。而硬盤設備就是從字母C:開始,一直到Z:。對于UNIX,LINUX系統來說,則沒有盤符的概念,但是目錄和路徑的概念是相同的。
3. 找不到硬盤怎么辦
你這個是在PE下看不到硬盤,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是你的硬盤模式設置問題導致的,這種情況下,需要進入BIOS,把硬盤模式改成IDE模式才行,如果設置成AUTO或者UEFI模式,那么在PE下是看不到硬盤的,所以,你先改硬盤模式試試吧。
4. 華碩電腦的BIOS里找不到固態盤了怎么辦
如是UEFI啟動系統,將windows boot manager設為第一啟動項。如是非UEFI啟動,Security-Secure Boot Control設為Disabled,Boot-CSM Support設為Enabled,按F10 保存,重啟。如依舊無法識別固態硬盤,可以重新拔插硬盤試試。
5. 電腦找不到硬盤怎么辦
電腦無法讀取硬盤,解決方法如下:此電腦(我的計算機)鼠標右擊——管理——設備管理器--通用串行總線控制器--看一下有沒有(USB大容量存儲設備)點卸載 。再重新接上您的硬盤試下。如果此方法無法解決且盤內有重要數據,可以借助專業的數據恢復軟件拯救數據,挽回損失。以嗨格式數據恢復大師為例,具體方法如下:1、點擊免費下載,安裝完成后運行軟件,在首頁選擇自己需要的恢復類型來恢復數據。2、嗨格式數據恢復大師主界面中有四種恢復類別,分別是:快速掃描、深度掃描、格式化掃描、分區掃描。如果我們需要恢復u盤數據的話,可以將已經丟失數據的U盤插入電腦上,選擇軟件主界面中的“快速掃描恢復”模式對丟失數據的磁盤進行掃描。3、選擇原數據文件所存儲的位置,此處文件存儲位置可直接選擇對應數據誤刪除的磁盤,并點擊下方“開始掃描”即可自動對丟失數據的U盤進行掃描。4、等待掃描結束后,也就可按照文件路徑,或者文件類型兩種形式,依次選擇我們所需要恢復的文件,并點擊下方“恢復”選項即可找回。是一款專家級的數據恢復軟件,支持恢復數據預覽,數據恢復更直觀,同時支持快速掃描、深度掃描等許多功能。數據恢復越早越好不無道理的,因為數據丟失時間越短找回的可能性越大。
6. PC電腦的導航窗格里面,我的電腦和磁盤分區都不顯示了怎么辦
你可以先在電腦桌面右鍵鼠標,然后選擇那個個性化,然后把那些桌面圖標重新顯示到桌面上,然后鼠標右鍵那些顯示在桌面上的圖標,把它固定在菜單上面,然后再刪除桌面的圖標就可以了。
7. 電腦找不到硬盤怎么辦
那你就應該進入BIOS看在BIOS下能不能找到硬盤! 開機后按DEL進入BIOS選第一項,看有沒有硬盤!如果也沒有你就應該把硬盤拿下來,再重插一遍,如果還不行,換個數據線再式式! 進主板BIOS看看能不能檢測到硬盤! 如果找不到,不是數據線松了就是硬盤故障了 進BIOS下,看看能否找到硬盤。如果不能估計是數據線沒接好。重新接一下問題即可解決! 電腦啟動到Verifying DMI Pool Data解決方法: DMI是英文單詞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的縮寫,也就是桌面管理界面,它含有關于系統硬件的配置信息。計算機每次啟動時都對DMI數據進行校驗,如果該數據出錯或硬件有所變動,就會對機器進行檢測,并把測試的數據寫入BIOS芯片保存。所以如果我們在BIOS設置中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或者在主板使用跳線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那這臺機器的DMI數據將不能被更新。如果你更換了硬件配置,那么在進行WINDOWS系統時,機器仍舊按老系統的配置進行工作。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新添加硬件的性能,有時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 如果我們在啟動計算機時看到上述這個信息后,系統長時間停止不前或處于死機狀態,對于機器此類故障一般很難處理。因為不能像進入系統后出現的故障,我們可以檢查系統日志之類的文件進行分析。不過,根據PC機啟動的過程原理分析,出現這條信息時一般有以下的可能情況: 1.硬件改變 當主機的硬件配置有所變化,但是我們使用的是POST功能時,此時系統不能識別新添加的硬件,將會按老的配置進行工作,此時就會出現開機后能夠加電,但是沒有正常啟動時“嘀”的一聲,同時顯示器也沒有圖像顯示,只有風扇轉動的聲音。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添加的硬件的兼容性不好,導致上述的情況出現。 2.BIOS設置改變 當BIOS設置錯誤時,比如內存的讀寫參數設置有誤,硬盤的模式設置有誤,板載聲卡與集成聲卡的設置有誤等情況,都會造成不能正常啟動。 3.硬盤線連接錯誤 這類情況有硬盤的數據線接觸不良,數據線質量低劣造成數據數輸時錯誤太多,數據線插接有誤(接主板端與接硬盤端倒個兒),主從硬盤跳線有誤,硬盤容量或模式設置有誤等。 4.硬盤主引導區內容被破壞 當硬盤的主引導區內容被其他程序改寫或被病毒破壞掉,也可能時硬盤分區表被清除或人為的設置成邏輯鎖狀態時,就會到此時死機。 對于硬盤的主引導區的引導程序被破壞,我們可以使用Fdisk/MBR命令進行修復,或者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查找0道0面的其他62個扇區是否有備份的主引導區程序,將其還原至0道0面0區即可。 對于分區表被破壞的就比較麻煩。如果只是分區表沒有“80”標志或者多個“80”標志,或者沒有”55AA”標志的,我們只要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進行手動修復就可以了。如果是邏輯鎖,就需要制作特殊的磁盤進行解鎖。如果分區表被完全破壞或者被加密,那我們就只能重新分區了。 5.硬盤有故障 現在硬盤的容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不過硬盤的質量好像也越來越差了。到目前市場上還有94,95年份生產的幾百M的二手硬盤在賣呢。可現在呢,剛買的新硬盤,沒幾天就會壞道成片或者莫名妙的丟失數據,再不就是“咣咣”的提意見罷工不干了。當硬盤硬件出現故障時,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此類問題硬盤在CMOS里能夠認到硬盤,認盤很順利,但就是進不了系統,無法正常分區和格式化。 6.主板有問題 與主板有關的也主要是主板的硬盤控制器的問題,造成數據傳輸不穩定,錯誤率太高。 7.超頻造成的損壞 如果我們超頻過頭時,也會出現開機后到硬盤這兒就死機。這時我們最好住開機自檢時顯示的CPU的頻率是多少,再打開機箱檢查實際CPU的頻率是多少,二者是否相同。特別對于PIV以后的CPU,其集成度極高,如果我們超頻使用,極有可能造成CPU內部的電子在短時間內過度衰減,導致CPU短時間內報廢。 解決的方法: 1.恢復硬件改變前的狀態,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2.檢查所有連接線或擴展卡是否正確連接。 3.試著重新配置在BIOS中“PNP/PCI configuration”“Reset Configuration Data”也可以使用“Force Update ESCD”之類的BIOS選項設置為“Enabled”,然后存盤退出。如果能夠不能啟動,再試著設置為“Disabled”試一試。 4.查閱主板手冊關于CMOS跳線的的信息并清除CMOS。請注意:在清除CMOS設置時必須拔掉主機電源線或者把主機電源的開關設置為off或0。 5.斷開硬盤連接線,包括光驅或其他IDE設備,再進入BIOS設置選擇啟動順序為軟盤啟動后按F10存儲退出,然后在軟驅中放入一張可啟動的系統盤,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6.在完成清除CMOS設置后,把CMOS設置中的“PNP/PCI configuration”選項設置為“Enabled”,再次重新啟動電腦來更新設置DMI數據,也叫做強制更新ESCD數據。 7.如果主機能夠通過軟盤啟動,但是不能通過硬盤啟動,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硬盤的主引導區的數據被破壞,這時可以通過分區軟件來修復主引導區的程序代碼,如用軟盤啟動電腦后,使用FDISK/MBR命令來修復主引導區。也可以到相應硬盤生產商的網站下載特殊的硬盤分析工具程序,來檢查自己的硬盤的具體故障。 8.如果經過上述設置后還不能排除故障,這時應考慮是主板或硬盤的IDE接口的問題,可以通過替換法解決。
8. 我的電腦突然間硬盤找不到了,是什么問題
問題原因分析:
1、IDE電纜連接口接觸不良、斷裂;
2、IDE接口與硬盤間的數據線沒有連好;
3、主板CMOS電池電量不足;
4、若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硬盤壞了。
解決方法:
1、檢查IDE電纜線接口,重新插好,若斷裂則更換過;
2、確認IDE接口與硬盤間的數據線連接正常;
3、更換CMOS電池;
4、硬盤損壞那就悲劇了,只能下血本買過個新的。
(8)PC電腦硬盤找不到了:
集成開發環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是用于提供程序開發環境的應用程序,一般包括代碼編輯器、編譯器、調試器和圖形用戶界面等工具。集成了代碼編寫功能、分析功能、編譯功能、調試功能等一體化的開發軟件服務套。
所有具備這一特性的軟件或者軟件套(組)都可以叫集成開發環境。如微軟的Visual Studio系列,Borland的C++ Builder、Delphi系列等。該程序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和其它程序并用。IDE多被用于開發HTML應用軟件。例如,許多人在設計網站時使用IDE(如HomeSite、DreamWeaver等),因為很多項任務會自動生成。
網絡-IDE
9. 電腦找不到硬盤怎么解決
那你就應該進入BIOS看在BIOS下能不能找到硬盤! 開機后按DEL進入BIOS選第一項,看有沒有硬盤!如果也沒有你就應該把硬盤拿下來,再重插一遍,如果還不行,換個數據線再式式! 進主板BIOS看看能不能檢測到硬盤! 如果找不到,不是數據線松了就是硬盤故障了 進BIOS下,看看能否找到硬盤。如果不能估計是數據線沒接好。重新接一下問題即可解決! 電腦啟動到Verifying DMI Pool Data解決方法: DMI是英文單詞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的縮寫,也就是桌面管理界面,它含有關于系統硬件的配置信息。計算機每次啟動時都對DMI數據進行校驗,如果該數據出錯或硬件有所變動,就會對機器進行檢測,并把測試的數據寫入BIOS芯片保存。所以如果我們在BIOS設置中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或者在主板使用跳線禁止了BIOS芯片的刷新功能,那這臺機器的DMI數據將不能被更新。如果你更換了硬件配置,那么在進行WINDOWS系統時,機器仍舊按老系統的配置進行工作。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新添加硬件的性能,有時還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故障。 如果我們在啟動計算機時看到上述這個信息后,系統長時間停止不前或處于死機狀態,對于機器此類故障一般很難處理。因為不能像進入系統后出現的故障,我們可以檢查系統日志之類的文件進行分析。不過,根據PC機啟動的過程原理分析,出現這條信息時一般有以下的可能情況: 1.硬件改變 當主機的硬件配置有所變化,但是我們使用的是POST功能時,此時系統不能識別新添加的硬件,將會按老的配置進行工作,此時就會出現開機后能夠加電,但是沒有正常啟動時“嘀”的一聲,同時顯示器也沒有圖像顯示,只有風扇轉動的聲音。 還有一個原因是新添加的硬件的兼容性不好,導致上述的情況出現。 2.BIOS設置改變 當BIOS設置錯誤時,比如內存的讀寫參數設置有誤,硬盤的模式設置有誤,板載聲卡與集成聲卡的設置有誤等情況,都會造成不能正常啟動。 3.硬盤線連接錯誤 這類情況有硬盤的數據線接觸不良,數據線質量低劣造成數據數輸時錯誤太多,數據線插接有誤(接主板端與接硬盤端倒個兒),主從硬盤跳線有誤,硬盤容量或模式設置有誤等。 4.硬盤主引導區內容被破壞 當硬盤的主引導區內容被其他程序改寫或被病毒破壞掉,也可能時硬盤分區表被清除或人為的設置成邏輯鎖狀態時,就會到此時死機。 對于硬盤的主引導區的引導程序被破壞,我們可以使用Fdisk/MBR命令進行修復,或者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查找0道0面的其他62個扇區是否有備份的主引導區程序,將其還原至0道0面0區即可。 對于分區表被破壞的就比較麻煩。如果只是分區表沒有“80”標志或者多個“80”標志,或者沒有”55AA”標志的,我們只要使用KV3000的磁盤編輯功能進行手動修復就可以了。如果是邏輯鎖,就需要制作特殊的磁盤進行解鎖。如果分區表被完全破壞或者被加密,那我們就只能重新分區了。 5.硬盤有故障 現在硬盤的容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不過硬盤的質量好像也越來越差了。到目前市場上還有94,95年份生產的幾百M的二手硬盤在賣呢。可現在呢,剛買的新硬盤,沒幾天就會壞道成片或者莫名妙的丟失數據,再不就是“咣咣”的提意見罷工不干了。當硬盤硬件出現故障時,也會出現上述的情況,此類問題硬盤在CMOS里能夠認到硬盤,認盤很順利,但就是進不了系統,無法正常分區和格式化。 6.主板有問題 與主板有關的也主要是主板的硬盤控制器的問題,造成數據傳輸不穩定,錯誤率太高。 7.超頻造成的損壞 如果我們超頻過頭時,也會出現開機后到硬盤這兒就死機。這時我們最好住開機自檢時顯示的CPU的頻率是多少,再打開機箱檢查實際CPU的頻率是多少,二者是否相同。特別對于PIV以后的CPU,其集成度極高,如果我們超頻使用,極有可能造成CPU內部的電子在短時間內過度衰減,導致CPU短時間內報廢。 解決的方法: 1.恢復硬件改變前的狀態,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2.檢查所有連接線或擴展卡是否正確連接。 3.試著重新配置在BIOS中“PNP/PCI configuration”“Reset Configuration Data”也可以使用“Force Update ESCD”之類的BIOS選項設置為“Enabled”,然后存盤退出。如果能夠不能啟動,再試著設置為“Disabled”試一試。 4.查閱主板手冊關于CMOS跳線的的信息并清除CMOS。請注意:在清除CMOS設置時必須拔掉主機電源線或者把主機電源的開關設置為off或0。 5.斷開硬盤連接線,包括光驅或其他IDE設備,再進入BIOS設置選擇啟動順序為軟盤啟動后按F10存儲退出,然后在軟驅中放入一張可啟動的系統盤,檢查系統是否能夠正常啟動。 6.在完成清除CMOS設置后,把CMOS設置中的“PNP/PCI configuration”選項設置為“Enabled”,再次重新啟動電腦來更新設置DMI數據,也叫做強制更新ESCD數據。 7.如果主機能夠通過軟盤啟動,但是不能通過硬盤啟動,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硬盤的主引導區的數據被破壞,這時可以通過分區軟件來修復主引導區的程序代碼,如用軟盤啟動電腦后,使用FDISK/MBR命令來修復主引導區。也可以到相應硬盤生產商的網站下載特殊的硬盤分析工具程序,來檢查自己的硬盤的具體故障。 8.如果經過上述設置后還不能排除故障,這時應考慮是主板或硬盤的IDE接口的問題,可以通過替換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