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6/wz/18338743952.jpg)
? 電腦第二硬盤跳線沒顯示如果是一條線上接兩個硬盤或是一個硬盤一個驅的話,其中一個跳線設為MASTER,另一個設SLAVE.開機看自檢有沒有,如果沒有則線頭或硬盤插口有問題.如果有而系統不顯示,右鍵點我的電腦->管理->磁盤管理,看里邊是否有沒有盤符的磁盤,有就指定盤符.你的情況好像是不能自動分配盤符? 硬盤跳線不當的后果是什么硬盤跳線設置不當,導致啟動速度慢。 隨著寬帶的普及,下載的電影、歌曲越來越多,筆者家里也新買了一臺DV,準備好好過把DV癮。原來的40GB硬盤早已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趕緊買了一塊120GB的硬盤。回家熟練地掛接好,準備好好下載幾部最新的電影看看。沒想到機器啟動速度慢得驚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BIOS自檢完畢后,在IDE檢測時速度很慢,差不多要20秒鐘(掛接了兩塊硬盤,BIOS配置的IDE自動監測)。 2.IDE監測完畢后,清屏,下一步是出現Windows啟動畫面,這里又要停差不多20秒鐘。 這樣,系統啟動完畢需要差不多近3分鐘的時間。納悶啊,配置不低啊,P4 2.4GHz的CPU、512MB DDR內存……因為有一個多星期沒使用電腦,一直是不太懂電腦的老媽在用,怕是她把系統弄亂了,于是Ghost恢復了一個全新的系統,故障依舊。 把外掛的第二塊硬盤移除,系統啟動得飛快,不到一分鐘時間。單獨掛上新硬盤,用Ghost做了一個系統,也很正常。看來是因為多硬盤的緣故了。 掛接多個硬盤跟單個硬盤有什么區別么?IDE線有問題的話系統也無法啟動啊,因此排除線的問題;硬盤有問題?系統啟動后一切正常啊,多硬盤訪問也沒有什么問題,速度也很快,因此排除硬盤問題。 那就只剩下硬盤跳線了——以前一直是單硬盤的系統,硬盤跳線一直沒有動過,設在CS(Cable Select)狀態,沒有發生過啟動過慢的問題——于是將第一塊硬盤的跳線從CS換成MA(Master)模式,第二塊硬盤的跳線從MA(Master)換成SL(Slave)模式,啟動速度正常了! 看來是主板檢測多硬盤線選的問題了。一般新買來的硬盤跳線都設置為主,如果用戶不更改跳線而直接將其連接到正在使用的電腦,那么由于目前電腦中的硬盤設置為主,那么新加的硬盤可能不會出現在BIOS中。如果硬盤跳線設置為Cable Select,那么它的主從關系則是根據它位于IDE數據線的位置而確定的。如果你喜歡使用Cable Select模式,那么要確保連接在IDE數據線上的兩個硬盤都設置為Cable Select。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硬盤可能不支持這種跳線模式,另外,數據線的問題也可能使硬盤工作不正常。因此一般來說,我們都應該手動將硬盤設置為主或者從模式。另外錯誤的硬盤跳線設置還可能導致盤符丟失的。? 電腦在接個老硬盤跳線怎么設置帶圖只有IDE接口的硬盤需要跳線帽的,而且是在一條IDE數據線上接二塊硬盤才需要跳線的? 硬盤跳線怎么做呢 如果你電腦里只裝一個硬盤,那就不用設置跳線了,默認跳線是master主盤。如果你要在電腦里裝二個硬盤,那另一個硬盤要按照硬盤上的圖示,把跳線帽設置在slave從盤的位置,并接在數據線的中間插頭上。? 電腦硬盤上面的跳線代表什么意思master是 主盤slave 是 從盤都拔下來也是從盤? 硬盤跳線是什么意思,怎么設置硬盤跳線是對于串口硬盤(ide)硬盤而言的前提是你電腦里有倆塊硬盤此時你要對這兩塊硬盤進行設置把一個作為主盤一個作為從盤這樣才能正常使用,這就是跳線跳線方法是再硬盤接口出有相應的地方說明主盤為master另一個就是從盤? 硬盤跳線是什么意思(轉)硬盤跳線是指將硬盤上的跳線帽拔掉或更改位置來達到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是裝了雙硬盤,就應將其中的一硬盤上的跳線帽拔掉使之成為從盤。若果你是一個硬盤,只需將跳線帽對應插入Master/slave選項,這個你可以在硬盤上印的說明上看到。只有這樣才會進入系統,電腦才能正常啟動。(注:跳線帽在硬盤數據線插口和電源線插口中間那個插口上,有個小盒子,用牙簽可以輕松將其取下)? 電腦硬盤如何跳線硬盤跳線的設置方法:在電腦配件中,主板、硬盤、光驅、聲卡都存在跳線,以主板跳線最為復雜,硬盤跳線相對比較簡單。1、硬盤跳線:硬盤上的跳線是比較簡單的,其跳線位置多在硬盤后面,如硬盤后面跳線圖所示。硬盤跳線在數據線接口和電源線接口之間,白色的鍵帽清晰可見。而硬盤表面和這個“之間”的位置對應的電路板的一面,都有關于跳線設置的說明,如硬盤電路板上跳線說明圖。不同的品牌的硬盤跳線是不相同的,但硬盤屬于IDE接口設備,所以一般都分為“Master”、“Slave”、“Cable Select”(簡稱CS)三種硬盤跳線設置。① Master(主):表示主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一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一個主板通常有兩個IDE設備通道,而一個通道上最多能連接兩個IDE設備,它們有主從之分。② Slave(從):表示從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二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③ Cable Select(線纜選擇):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盤數據線連接主板,跳線就決定了硬盤的主從位置。如果硬盤跳線設置錯誤,會導致一個IDE通道上的兩個設備沖突,使電腦不能正常引導,但不會導致硬件損傷。一般只有在一個通道上的兩個設備的設置相同時才會引起沖突,比如都設置成主盤或都設置成從盤了。同一個通道上兩個設備設置沒有沖突,一個為主,一個為從,不兼容的情況不多。硬盤跳線沒有統一的標準,設置硬盤跳線必須線看主流硬盤的具體跳線說明。通常在硬盤的電路板上、硬盤正面或IDE接口旁邊上有硬盤跳線說明圖示。1、硬盤跳線設置——Seagate(希捷)硬盤。Seagate硬盤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盤體的反面,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長方框,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① 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盤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盤,即該硬盤獨占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② Drive is slave:表示當前硬盤為從盤。③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接口硬盤兼容的硬盤,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盤或SCSI接口硬盤。④ Cable Select:使用數據線選擇硬盤主從。⑤ 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盤為從盤。2、硬盤跳線設置——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盤。Western Digital硬盤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盤體的正面,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黑色長方塊,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① Slave:表示當前硬盤為從盤。② 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③ Single or Master:表示設置硬盤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盤,即該硬盤獨占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3、硬盤跳線設置——IBM硬盤。IBM硬盤跳線特別復雜,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接口上方,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① Device 0(Master):主盤。② Device 1(Slave):從盤。③ Cable Select:電纜選擇。④ 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設備0強制設備1存在,如果從盤比較舊,不能告之系統總線自己的存在,就應該將主盤設置為本跳線。以上四種設置方式又可分別設置四種不同的狀態:① 15 Heads:個別系統要求系統使用15 Heads的設置,硬盤的容量保持不變。② 16 Heads:硬盤的默認設置是16 Heads。③ 2/32GB CLIP:對于DJNA模式的硬盤,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于4096的硬盤不兼容,本跳線將多余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盤當2GB的硬盤使用。對于容量小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盤,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于4096的硬盤不兼容,本跳線將多余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盤當2GB的硬盤使用。但硬盤在LBA模式中顯示的柱面值并不改變。對于容量大于等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盤,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扇區數大于66055248的硬盤不兼容,本跳線將多余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個扇區,管理3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盤當32GB的硬盤使用。④ Auto Spin Disable:允許硬盤在等待狀態中被喚醒。當電腦不識別新的硬盤時,建議先將默認的“16 Heads”設置修改成“15 Heads”設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設置。(8)電腦硬盤跳線:硬盤跳線的類型:1、硬盤跳線——鍵帽式跳線:鍵帽式跳線是由底座和鍵帽兩部分組成。底座是向上直立的兩根或三根不連通的針,相鄰的兩根針決定一種開關功能。對跳線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斷開兩種。2、硬盤跳線——DIP式跳線:DIP式跳線被稱作DIP組合開關,DIP開關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按鈕開關表示一種功能,也可以組合幾個DIP開關來表示更多的狀態,更多的功能。3、硬盤跳線——軟跳線:軟跳線不需要再打開機箱,沒有實質的跳線,對CPU相關的設置是通過CMOS Setup程序進行設置的。? 電腦硬盤 硬盤跳線設置圖解 機械硬盤怎么安裝圖解如果你是想在一臺電腦上接多個硬盤的話!!!跳線口在數據接口的旁邊,有標記masterslaveauto,你只要把安裝系統的硬盤的跳線的master短接另外的硬盤的slave短接就可以了!!不需要圖的,很簡單的!!? 硬盤跳線是什么有什么意思跳線就是主板上的一個個小開關,(其它板卡上也有),用來手動完成一些軟件不能實現的操作,比如手動清空BIOS,超頻等。 如果主板上的跳線跳接得不正確,大多情況下都可能引起沒有顯示的故障。有些情況下,雖然也顯示,但將由此誘發一些問題,例如:機器自檢失敗、軟驅不能啟動、機器工作不穩定等。極少情況下也可能暫時沒有異常表現,但是卻因此留下了嚴重的隱患,日久可能導致主板、處理器或內存的損壞。因此,我們一定要根據機器的配置首先將主板的跳線跳接正確。 操作要點: (1)根據所使用的處理器類型、處理器上標注的工作電壓、外頻、倍頻等,將主板上的對應跳線跳接正確。 (2)觀察主板上是否有功能未知的跳線,如有的話,一定要將它的作用搞清楚,并正確跳接。 (3)如果您的內存是168線的,那么要搞清楚它是EDO的還是SD的,因為這兩種內存所需的工作電壓不同。 常見的由于主板跳線不對而引發的故障實例: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開機不顯示,機箱喇叭無報警的聲音。該電腦采用旗艦8STB主板,CY233MX處理器,32MB SDRAM,S364V+顯卡。排查主板跳線時發現:清除CMOS內容的跳線器處于清除CMOS的狀態,將其更改為NORMAL狀態后,恢復正常顯示。 很多主板的清除CMOS內容的跳線如果跳接錯誤都會引起不顯示。少數主板的此跳線即使跳錯,也會正常顯示,但會提示您重新設置CMOS參數。 其他可能引起不顯示故障的跳線錯誤,常見的還有: 1?奔騰系列處理器的類型(P55C/P54C)設置不正確 常見的處理器中,以下應該按照P55C類型來設置:INTEL公司多能奔騰系列處理器,AMD公司K6、K6-2及后綴字母第二個為H、J、K字母的K5系列處理器,CYRIX公司MⅡ系列、后綴為字母L的6X86系列處理器,IBM公司MX系列處理器。 而以下處理器應該按照P54C類型來設置:INTEL公司奔騰系列處理器,AMD公司后綴字母中的第二個為B、C、F的K5系列處理器,CYRIX公司不帶字母后綴L的6X86系列處理器,IDT公司的C6系列處理器。 比如一款AMD的處理器上的標注為AMD-K5-PR100ABQ,由于后綴字母中的第二個為B,故應按P54C來跳接。P54C和P55C處理器的本質差別在于處理器內部和外部的工作電壓是否一樣。 2?處理器的工作電壓未設置正確 此處的工作電壓主要指處理器內部的工作電壓。常見的處理器的內部工作電壓為: INTEL公司的多能奔騰系列處理器為2.8V,奔騰系列處理器為3.5V。CYRIX公司MⅡ系列和IBM公司的MX系列處理器為2.9V,后綴為字母L的6X86處理器為2.8V,6X86處理器為3.5V。 IDT公司的C6系列處理器為3.5V。 AMD公司的K6-2系列處理器以及K6處理器中的K6/300、K6/266處理器為2.2V;K6系列處理器中的K6/166、K6/200為2.9V;K6/233處理器較特殊,它有3.2V和2.2V兩個版本,具體要看處理器上的標注;K5系列處理器中后綴字母第二個為K的電壓為2.5V,字母為J的電壓為2.7V,字母為H的電壓為2.9V,后綴字母為B、C、F的電壓為3.3V。 3?處理器的基頻和倍頻設置不正確(如將不支持100基頻的處理器設置成100基頻) 常見的處理器中,INTEL公司SLOT1架構的賽揚系列處理器,PⅡ/350檔次以下的處理器以及SOCKET7架構的多能奔騰、奔騰系列處理器均使用66MHz基頻。 其他公司采用SOCKET7/SUPER 7結構的處理器中,IDT公司的C6/225采用75MHz的基頻,AMD公司的K6-2/300檔次以上的處理器采用100MHz基頻(K6-2/300處理器的某些版本采用66MHz的基頻,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K6-2/333采用95MHz的基頻,CYRIX/IBM公司的6X86PR200+、6X86LPR200+、6X86MX(MⅡ)PR200、6X86MX(MⅡ)PR233處理器中的某些版本采用75MHz的基頻(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6X86MX(MⅡ)PR266、6X86MX(MⅡ)PR333處理器中的某些版本采用83MHz的基頻以外(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其余的處理器都是采用的66MHz的基頻。 需要提請初學者注意的是,CYRIX和IBM公司的處理器上面標注的是“表現值”(英語為“PERFORMANCE-RATING”,簡稱PR值),而不是處理器實際的工作頻率。例如MⅡ233處理器的實際工作頻率為200MHz,而不是233MHz。這點,大家在跳線時千萬要注意。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開機不顯示,機箱喇叭無報警的聲音。該電腦采用金鷹VP3主板,CY233MX處理器,32MB SDRAM,S364V+顯卡。檢查主板上清除CMOS以及有關處理器類型、基頻、倍頻、工作電壓的跳線設置,均未發現任何問題。后來,逐個檢查主板上的跳線,發現在主板大約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個功能未知的跳線。 查找主板手冊,發現機器使用的是AT電源,但跳線卻處于ATX狀態。將跳線正確設置后,故障消失。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開機提示內存錯誤。該故障的原因一般為內存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此時應該更換內存。少數情況下,如果內存的工作電壓跳接不對的話,機器也會報告內存錯誤。大家知道,168線的內存有EDO和SD之分,前者的工作電壓為5V,后者的工作電壓為3.3V,大多數主板上都有對應的跳線來選擇內存使用的電壓。如果跳線不正確的話,會損壞內存或者機器報告錯誤。此例為SDRAM的工作電壓誤跳成5V所致。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工作正常,但是插接上鍵盤以后,機器不認鍵盤。該機主板采用華碩公司的TX97-LE主板,檢查發現該主板鍵盤接口處有一個標注為“KB PWR”的跳線,改變它的狀態后,鍵盤功能恢復正常。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工作正常,接上軟驅、硬盤后不認軟驅,但是可以識別硬盤。排查時發現同時機器也不認鼠標。該機主板采用的是華碩公司的TX97-E的主板,檢查發現在主板的左上角有一個標注為“ONBOARD I/O SEL”的跳線,其狀態目前處于“DIS”,改變它的狀態使其處于“EN”后,問題消失。 某些主板上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跳線,比如此例中控制板上I/O芯片組是否有效的跳線、前文提到的選擇AT/ATX電源的跳線和控制鍵盤接口電源的跳線,這些跳線在其他主板上一般都沒有,所以容易被忽視。因此,建議大家在給主板跳線時,最好逐個將主板上的所有跳線都研究一遍,搞清楚它們的意義,以免疏漏。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顯示正常,接上軟驅后,發現軟驅不能啟動。經檢查,該機采用的是32MB EDO內存,該內存的工作電壓為5V。但是主板上的跳線卻選擇的是3.3V的電壓。改正后,軟驅啟動正常。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顯示正常,接上軟驅后,發現軟驅不能啟動。該機采用金鷹VP3主板,INTEL P5/200MMX處理器,32MB SDRAM,同維9970顯卡。經查,內存工作電壓無誤;換軟盤、軟驅、軟驅線、機箱電源無效;換內存和處理器,問題仍存在。仔細研究主板的跳線,發現其中有一個是用來控制處理器外部電壓(總線電壓)的。該跳線當前處于CLOSE狀態,I/O總線電壓為3.3V。將該跳線去掉,使其處于3.5V狀態,試機發現故障消失。 常見的處理器中,使用3.5V外部電壓的有:INTEL公司的奔騰處理器、多能奔騰處理器;CYRIX/IBM的6X86(不帶字母L后綴)處理器;AMD公司后綴字母第二個為B、C、F的K5處理器,K6/166、K6/200、K6/233處理器;IDT公司C6處理器。 使用3.3V外部電壓的有:CYRIX/IBM公司6X86L、6X86MX(MⅡ)處理器;AMD后綴字母第二個為K、J、H的K5及內部電壓為2.2V的K6處理器。您的主板上如果有選擇該電壓的跳線,您就要正確跳接。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顯示正常,接上軟驅后,發現軟驅不能啟動。該機的配置基本同前例,只不過處理器為CYRIX公司的MⅡ/233。檢查發現,該處理器標注的跳線方式為66MHz×3,而當前主板的實際跳線為75MHz×2.5(后經詢問,原來這是攢機者按照主板說明書的方法跳接的)。將處理器的基頻改為66MHz后,故障排除。 提請大家注意,在主板上跳接有關處理器的跳線時,如果主板的標注和處理器上的標注不一致,那么應該按照處理器上的標注來跳接。 一臺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后,顯示正常,接上軟驅后,發現軟驅不能啟動。使用硬盤啟動時,啟動到出現WIN98的藍天白云畫面后,重新啟動。檢查發現該機采用的是賽揚333的處理器,本應采用66MHz的基頻,但是現在超頻使用了100MHz的基頻。通過主板上的跳線,將處理器的基頻恢復為66MHz以后,故障排除。另請大家注意,某些處理器的基頻如果跳接不正確,還可能引起主機不顯示。 硬盤跳線設置 跳線設置 邁拓硬盤有三種跳線A、B和C型,請對照您的硬盤設置跳線。假設左邊是數據線接口,右邊是電源線接口。 A型(星鉆和金鉆系列除金鉆七代都屬此類型)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 o o o o — o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B型(美鉆系列)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 o o —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C型(只有金鉆七代)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限制容量的跳線 硬盤容量超過主板BIOS可以支持的范圍時,機器可能無法正常啟動。此時邁拓硬盤可以設置限制容量的跳線,然后運行Maxblast軟件分區格式化硬盤。設置后,大于33G的硬盤被限制在33G。若取消限制,只需將跳線器從該位置移去。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盤的問題也可以用升級主板BIOS或用相應的PCI控制卡來解決。 數據線 40針80線的數據線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標準。數據線的藍色連接器連主板,黑色的連主盤,灰色的連從盤。 數據線選擇跳線(Cable select) 數據線上的兩塊硬盤都設置為數據線選擇跳線時,機器可以根據連接位置確定主從盤